与孙可卿在西苑湖中游玩一会儿,朱祁镇便回到了乾清宫。
孙太后则把孙可卿留在了慈宁宫,在太后寂寞的时候,可以陪太后聊聊家常,解解闷。
对于朱祁镇而言,现在瓦剌大军进犯大同府,边关还在浴血奋战,他哪有心思浸泡在温柔乡里?
最主要的是,太后的心思,朱祁镇明白。
孙可卿是朱祁镇的表妹,孙太后的亲侄女,如果朱祁镇与孙可卿一番游湖,便与她定情。
那么太后必会借此机会,顺势而为,将孙可卿钦定为皇后,入主坤宁宫,成为一国之母!
这不是朱祁镇想看到的结果。
太后主持皇帝选秀之事,这是大明祖宗礼法,他管不了。
但在秀女中,选择谁成为自己的妃子,选择立谁为皇后,这一点还是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才行。
朱祁镇不想自己的婚姻大事,完全由太后主导。
......
大同府。
于谦作为主帅上任。
与此同时,九边重镇的三十万援军星夜赶来,拉来了八千门红衣大炮。
这让于谦与大同府总兵胡宗宪激动莫名。
现在,加上原来的守军,大同府的兵力已经将近三十五万,各种各样的火炮近万门,粮草军械无数。
而且,于谦是带着神机营上任的。
神机营这个兵种,与其他的大明兵种截然不同。
神机营的将士,每人背负着一柄火统,腰间系着火药袋,绑着钢珠袋。
这是火枪!
在冷兵器年代,这是非常先进的热武器!
在大明帝国,火器一直是重之重!
在九边重镇的援军还未赶到的时候,于谦与胡宗宪,只能统帅大同府的军民固守坚城。
在那个时候,大明将士与瓦剌的来犯之敌交战,就已经尝到了火器的甜头。
瓦剌骑兵常年驰骋于草原上,的确比大明骑兵更加骁勇善战,这一点不得不承认。
但他们纵然凶猛无匹,也怕放炮,也怕打枪!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耗费巨资打造的大炮,火枪,果然威力不同凡响,让瓦剌的骑兵悲号,让他们的战马哀鸣!
几乎是在一日之间,就让瓦剌的前锋部队损失殆尽。
以至于让也先统帅的三十万大军停滞不前,形成如今的对峙局面。
大同府城楼上,胡宗宪对于谦激动的说道:“于大人,现在三十万援军已到,大同府固若金汤,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自也先率领三十万瓦剌大军兵至大同。
胡宗宪不分白天黑夜,一直驻守在城楼上上,无论是处理公务,还是吃饭,都从未离开过城楼一步。
内阁首辅严嵩,是胡宗宪的老师。
毫无疑问,胡宗宪是不折不扣的严党!
在朝堂清流党的眼中,只要是严党,那就是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祸害百姓,全都该死!
朱祁镇自然不会听从清流党的建议,撤换掉胡宗宪。
只要有真才实学,能为朕效力,朕便用之!
海纳百川,能容污秽,亦能容清泉。
而且,三十万守军能日夜兼程,提前赶到,除了朱祁镇的命令,恐怕也与严嵩的警告有关,内阁首辅的能量,不容置疑。
严嵩,的确是贪官。
但在大事上,是非常明事理的。
胡宗宪曾经率领驻守大同府的将士歃血誓言,瓦剌大军一日不退,他门便一日不下大同城楼,誓于大同共存亡!
于谦作为主帅到任后,胡宗宪便将军权交到了于谦手中。
胡宗宪主政大同府多年,在军民中的威望很高。
刚开始时,他也对这个儒雅文人、兵部尚书于谦心存疑虑,但几场战争之后,他便看到了于谦非凡的军事才能,佩服的五体投地。
“派于谦来此,陛下知人善用,真是圣明啊。”
胡宗宪感叹一声,之后便全心全意甘当副手,辅佐于谦抗敌了。
而于谦也对他严党的身份没有成见,二人合作,可以说得心应手。
“于大人,现在我方的兵力,已达三十五万之众。”
胡宗宪抱拳道:“属下建议,从现在开始,我们该考虑反击了。”
“不急。”
出乎胡宗宪的意料,于谦站在城楼上眺望瓦剌敌军,微微一笑,却是摆了摆手。
“到底是文人,虽然才能非凡,却是缺少一股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