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遵旨。”
殿外,魏忠贤答应一声,碎步小跑而去。
不多时,便取来一个金碗,打来一盆水。
朱祁镇接过金碗,将之放在了水中。
金碗竟然漂浮在了水上!
“朕想问一问爱卿,这只金碗都能浮在水面上,难道钢铁战舰就不能浮在大海之上吗?”
工部尚书目瞪口呆,异常震撼。
这虽然只是一个生活的小常识,但却蕴含着一个大道理,而他作为工部尚书,掌管着大明帝国所有的工艺和科技。
几十年来,竟然都没有注意到!
半晌之后,工部尚书眼睛陡然间亮起,站起身来,拱手道:“多谢陛下提示,微臣明白了。”
“很好,三个月之后,朕希望能见到一艘能下水的铁船。”
朱祁镇道:“这个金碗,你也一并拿下去,朕赏赐给你。”
“谢陛下隆恩。”
工部尚书躬身,将金碗高高举过头顶,信心十足的领旨:“微臣必不负陛下重托。”
他是个聪明人,知道这是陛下的恩赐,更是皇帝的提醒。
接着,朱祁镇又感叹道:“朕让郑成功送来一艘日不落皇家战舰,可以供工部研究。虽然,现在大明的海军十分强盛,但是朕不敢懈怠,或许片刻的懈怠,就会被其他国家超越啊。”
“微臣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工部尚书肃然拱手。
“嗯。”
朱祁镇点了点头,接着问道:“炮弹的研究,目前进程如何?”
工部尚书展颜道:“回禀陛下,进展很大,很可喜。虽然没有增加多远的射程,不过臣倒是研制出一种炮弹,威力惊人,爆炸剧烈,是原来的十倍以上。”
“不错。”
朱祁镇褒奖一声,对工部尚书挥了挥,让他退下。
工部尚书抱着金碗,离开了乾清宫。
朱祁镇给郑成功的奏折做出了批示。
“爱卿所奏之事,朕已知晓。”
“工部已经研发出一种新型炮弹,威力是原来十倍以上,会继续研究一种钢铁战舰。爱卿应命人,即刻运送一艘不列颠炮至工部。此番对不列颠舰队的取胜,朕很欣慰,爱卿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朱祁镇将郑成功的奏折做出批示后,命大内侍卫,将批示的奏折,送往福建海军都督府。
“启奏陛下,礼部尚书求见。”
魏忠贤再次来禀报。
“宣他进来。”
礼部尚书赵衡臣进入大殿,叩拜皇帝之后,禀报道:“启奏陛下,科举已经完成了乡试,各地举子纷纷入京赶考,请陛下为天下举子出题,为我大明选拔人才。”
赵衡臣将的奏折递交了上去,禀报道:“陛下,这是乡试的解元。”
朱祁镇接过赵衡臣的奏折,翻看起来。
这是一份十七个人的名单。
大明有两京十五省,每个省的第一名,就会被递交到朝廷,这十七个人是乡试第一名,称之为解元。
举人进入京城,在紫禁城保和殿进行殿试。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高中之后称进士,进士之中的第一名,便是状元。
朱祁镇十分期待。
这一次科举,会给大明帝国提供多少治国良臣。
“请陛下为殿试出题。”
赵衡臣递上一文特制的红书。
朱祁镇接过红书,写下一行工整的小楷字:论如何发展海军与大明科技?
“就以此为题吧。”
“遵旨。”
礼部尚书赵衡臣领了考题之后,躬身退出了乾清宫。
考题在会试开始前,不能有第二个人知道,在考试开始,考生入场之后,主考官才会把考题告诉所有考生,以防作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