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一道雷电闪烁,稀里哗啦下起雨来。
内阁首辅严嵩急忙进入乾清宫,呈上一道奏折,拱手道:“启禀皇上,近日来大雨不断,黄河泛滥,河南出现闹了水灾。”
“河南巡抚在任上因公殉职,现在急需派遣一名官员前往河南修提赈灾。”
听到严嵩的汇报,朱祁镇微微有些惊讶。
因为这种官员的任命,早就有制度的,有候补之人,然而严嵩此时却禀报上来,显然是他认为这个候补之人,不合适出任河南巡抚一职。
“将原河南巡抚追封为户部尚书,谥号忠。”
朱祁镇叹了口气,然后问道:“候补河南巡抚的人是谁?”
“启禀陛下,现在的河南巡抚和江苏巡抚皆出现了空缺,而按照朝廷的惯例,这两个职位的候补之人,应该是新科状元和榜眼。”
严嵩眉头一凝,接着说道:“若是以往,微臣按照惯例,委派他们下去便是,但是现在河南遭受了严重的水灾,江苏一地又出现了藩王阻止朝廷税收改革的大事。”
“微臣建议,暂留二人的职位,另外选派有魄力的能臣下去治理,这样方才稳当。”
河南黄河水灾,事关民生。
江苏藩王抗拒朝廷丈量良田,阻止改革,事关朝廷权威。
这两件事情,都是出不得乱子的大事。
河南水灾一旦处理不当,不但容易有成千上万的人遭殃,而且还容易激起灾民民变。
至于江苏,则是更甚,藩王抗拒,说不定还会起兵造反。
严嵩的建议,的确是为了求稳。
毕竟,新科状元和榜眼,虽然是有才,但却没有一丝经验,又是年轻人,容易冲动行事。
不过,严嵩的建议却是被朱祁镇给否了。
一则,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届恩科的进士,都是他朱祁镇的天子门生,他有意培养年轻的力量。
现在的内阁大臣,三省六部的尚书,都实在太老了,超过七成的人,都已经超过了六十岁,暮气沉沉。
二者,朱祁镇想给年轻人锻炼的机会,也想见识一下,这顾鼎臣和伦文叙,是否在实干之中,也如他们在文章之中那么有本事。
三者,探花郎都已经被他提拔为了皇帝侍读,如果状元郎和榜眼却不加任命的话,在本次的新科进士之中,必然影响不好,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家难出孝子,国危出能臣。”
朱祁镇说道:“你不让他们去试一试,怎么知道他们不行呢,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才知道。”
“朝廷任命官员的惯例不变。”
“传朕旨意,状元顾鼎臣出任河南巡抚,榜眼伦文叙出任江苏巡抚,让他们二人即刻上任。”
见到皇帝心意已决,严嵩本来还想说些什么,但还是咽了回去。
朱祁镇一向雷厉风行,行事果决,严嵩知道,皇帝已经下了决心的事情,断然是不会改变的。
“是,老臣遵旨。”
严嵩有些忧心的退出了养心殿。
不多时之后,慈宁宫的一个老太监在殿外求见,走入养心殿后,对着朱祁镇道:“陛下,这是太后娘娘叫奴婢送来人参汤。”
“放下吧。”
朱祁镇继续批阅着奏章。
老太监道:“陛下,太后娘娘让奴婢转告圣上,叫陛下不要太过操劳,保重龙体要紧。娘娘特别吩咐,现在香妃娘娘已经怀孕,让陛下多去走动走动,这怀孕的女子啊,是冷落不得的。”
“朕知道了。”
朱祁镇叹了口气。
他哪里听不出太后的意思,让他保重龙体什么,显然不是最主要的,因为现在的朱祁镇,五日一朝,休息已经显然已经足够。
显然,催促他多临幸后宫的妃子是真。
皇帝不罢笔,老太监就规矩的站立一旁不走。
朱祁镇也没有为难他,显然,这是太后授意的。
接着,朱祁镇又召见了铁胆神侯朱无视和曹正淳,二人汇报,他们皆已经做足准备,明日便将踏足江湖。
朱祁镇告诫一番,二人离去之后。
方才在老太监的跟随下,朱祁镇只好去了长春宫,香妃慕容仙的住处,老太监这才回到慈宁宫报道。
“臣妾恭迎陛下。”
见到朱祁镇之后,慕容仙显然有点意外,俏脸上有着一丝莫名的惊喜,急忙率领一众宫女太监,给朱祁镇行礼。
“爱妃不必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