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多传金帐汗王拓跋乐勇不可当,乃是草原上最勇猛的武士,百人敌,千人斩,万人破,总之特别特别能打,基本上就和草原浩克一样。
可殊不知,拓跋乐和大部分凉戎人不同,非但会砍人,还懂谋略。
拓跋乐并不是一直生活在草原上,而是离开过草原十年,十五岁被一个道人带走,十年后也就是二十五岁回到了草原,然后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从草原北侧砍到了南侧,又从南侧莽到了西侧,再杀去东侧,连砍带招降的,最终将草原凉戎诸多部族统一了。
所谓的嚤佗人和刹著人,有,不是没有,只不过对拓跋乐来说只是疥癣之疾,如果他想的话,直接带着五千骑兵就能将盘踞在雪山脚下的敌人屠戮一空。
拓跋乐明白,凉戎的敌人不在北侧,而是在南侧,也就是大夏。
正如乔冉在科考时写的吞斐之策一般,凉戎善马站,也就是骑兵为主,而骑兵最适合于平原冲锋作战。
夏人的边关高城耸立,要是强行攻城的话,等于是以短击长。
所以拓跋乐知道,想要入关不能靠人命去填,而是要靠脑子。
这也是他以奴眦乐的名义成为使节入关的目的。
名为叛凉献策,实为引虎出关。
没了镇守边关的那头猛虎秦烈,夏朝对他们凉戎来说便是门户大开。
拓跋乐之所以这么大胆,和斐云荣入京其实是一个道理。
古代通讯太落后了,即便是画像都很难分辨出一个人的具体特征。
拓跋乐和斐云荣都是统兵的将领,前者虽不像后者那般在战场上铁甲罩面,可战场上是来砍人的,不是来认亲戚的,谁还会没事一边砍人一边记脸。
再说了,所谓的身先士卒不过是打顺风仗罢了,什么为了鼓舞士气亲上前线完全就是忽悠人的,派个亲卫再扛着帅旗走个形势说是主帅亲临就好了,反正大家也不知道主帅长什么德行。
草原上的凉人都没几个人见过拓跋乐,更不要说夏朝这边了。
演技这东西也分派别的,主要分为三类,表现、方法、体验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