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去两日,据刘叟汇报,上庸城的街头巷尾确实出现了一些生面孔,各个五大三粗,料想就是姜黎口中的那些水匪。幸好姜黎在上庸城内的产业除了她无人知道。
她当初已经给自己留了退路,当年她在同意当宗阙的外室时,就开始筹谋退路了。她需要自己的产业,只有她知道,就连父母都不可知晓,刘叟这些仆人是她精挑细选的,为此,她没少做准备,至少在外人看来,刘叟是被她还了身契准许离开的,谁也不知道其实刘叟是依照了姜黎的吩咐去汉中帮她打理产业。
这种类似的产业,在江南和北方都存在。
狡兔尚有三窟,姜黎原打算是给自己找的退路,没成想今日发挥了用途。
顾泽文确实是在寻找姜黎,只是找了差不多三日,那些人就从上庸城消失了,或者说是低调的藏身起来了。
半月后,姜黎的腿脚好的差不多,她一直在等京中的消息,可是迟迟没有传来,黑衣卫自那天之后也并未再联系到她。
姜黎让刘叟密切注意京中和汉中的消息,直到两日后,刘叟把消息传来。
她看完后,深深吸了一口,说:“陛下已至汉中?”
刘叟说:“千真万确,陛下是来处理那帮水匪的。听说前几日秘而不宣就是防着水匪提前得了信,东家你可是没看见,朝廷派来的那一艘艘大船停泊在河口,一艘挨着一艘,遮天蔽日啊。”
还未说完就被姜黎打断,这么多日来,她难得露出了笑颜:“刘叟,你去安排马车,我要去河边。”
姜黎换了身月白色的衣裳,临出门又带上遮面的帷帽。
马车直奔着河边去,姜黎到时,早有官兵将河道围住,附近都是黑压压的城中百姓。听闻新登基的陛下南巡剿匪,这些生活在河岸边,经常被水匪滋扰的上庸城百姓纷纷叫好。
姜黎下了马车,她的目光在那一艘艘船里找寻着。最后,她的目光定格在其中最威严最大的那艘船上。在船首的甲板上,此时正站着一位俊美青年。他穿着黑底红纹绣着金龙的龙袍,器宇轩昂,光芒堪比天上日月。姜黎眼中漾出笑意,可就在这时,甲板上出现了一名美貌女子,她步履似柳,姿态动人,由着婢女搀扶她缓缓走向立在甲板的九五之尊。
“陛下,这里风大。”谢莹目光含情的将手中的斗篷披到宗阙的身上。
见陛下并无往日那般推拒,拒绝她的殷勤,谢氏女郎面现惊喜。这是不是代表陛下接受她了?这事简直太值得欢喜了。
“陛下,不若随阿莹一起回舱里吃一盏温酒。”
谢莹刚说完,就被宗阙冷冷的目光吓住了。她这时才想起来,陛下俊美无俦的外表之下,他还是那个屠了南疆的活阎王。
她吓得低下头。
宗阙状似无意的往岸上一瞟,却突然微微一笑,嗓音低沉道:“谢氏阿莹说得对,这种好天气,当饮一盏温酒。”
得到陛下夸奖,谢莹惊喜的抬头,面染桃花,她跟在宗阙身后去了船舱里。
岸边都在讨论这次陛下南巡,其中说到京都跟来的贵族子弟,其中谢氏女郎最为瞩目,因为有传言,她是宫里的太后给陛下挑选的皇后。眼看陛下登基了,后宫不可一日无主,只是陛下迟迟不肯松口,太后心焦,这才让一群贵族女郎跟着南去,以期陛下会看上眼几个,纳入后宫。
“这谢氏一门多显赫啊,他家的女郎要是当了皇后,那可就是锦上添花,富贵无极了。”
“适才陛下还接过了她递去的披风,想来这事多半是真。”
“看来过不了多久,咱们就要有皇后了。”
这些百姓碍于四周的官兵,不敢大声议论,只在自家的马车旁说笑。姜黎站了很久,直到那艘龙船上的青年离开了甲板,她才恍惚回神。
“刘叟,回去吧。”
她转身上了马车。
直到马车离开,左右一些青年还频频朝姜黎的马车看去。刚才她立在岸边,河风一吹,掀起了帷帽一角,那姿色,简直惊为天人。回去的路上,刘叟说:“东家,您要回庄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