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明最后一个大帝> 第42章 流水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章 流水线(2 / 3)

“燧发枪每支造价多少银子?”崇祯问道。

毕懋康问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管在任何时代,武器数量都是重大问题。

军队如要大量列装,除了威力之外,还要考虑造价,耐用性,可靠性等等众多因素。

“老臣自制的燧发枪大约十两银子一把。”

毕懋康话音刚落,周边就传来一阵议论声。

“这价钱也太高了,一万把不就要一百万两白银。”

“我造的火绳枪才三两银子。”

“朝廷有这么多钱吗?”

“这什么枪啊!”

众人的议论毕懋康和崇祯都听到了,崇祯眼皮跳了跳没有出声。

“我制造的这把火枪质量上乘,全部使用精铁制造,战斗中不会炸膛。”

毕懋康大声说道,众多工匠都低下头,他们说的火绳枪便宜,但是质量差,连他们自己都不敢用,边军说还不如一根烧火棍。

顿了顿,毕懋康接着说,“如果朝廷大量制造,价格肯定还能再便宜下来,老臣觉得火枪必须严格控制质量。”

“不能为了省钱而造出一堆粗制滥造的劣枪!”

崇祯点点头,他当然知道质量的重要性,“爱卿,朝廷最少都要上百万把燧发枪,不过……”

“你现在先造十万把出来试用,朕觉得这火枪还可以变得更快,射程更远。”

崇祯也想一口气造它一百万把,不过这是不可能的事,根据现在大明的财政收入,就算造十万把都很困难。

毕懋康大喜,十万把燧发枪也很多了,而且崇祯说的也不错,他也感觉燧发枪还有改进的余地,就是这十万把燧发枪都要几年时间才能做出来。

“皇上,这火枪最难的部分是枪管,一个工匠一个月最多只能造出一把火枪。”

朴国昌在旁边提醒,现在兵仗局一个月也只能造一百多把火枪,兵部那边的军器局一个月也只能生产二百多把火枪。

要想生产十万把火枪,按朝廷现在的速度大约要十年,当然了,如果招收大量工匠,恐怕也要五六年时间,短时间内根本做不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