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问道。
其实他也知道,科举舞弊,是历朝历代不会缺少的。
不是说,所有的状元郎都是水分十足的。
而是,总有状元郎借助了别人的帮助,才成了少年郎。
漏题泄题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
想要防止这事情出现,太难。
朱林知道这一点儿。
后世防备的那么严密,还不是一样,明年都有漏题的?
说来说去,这种东西跟人的私心有关系。
想要避免,很难。
想过要杜绝,也很难。
但是改变,也不是没有机会的。
“这好办啊!”
朱林淡定的说,“改数字啊!”
“改数字?”
朱元璋皱眉。
“你小子,别偷懒,给我解释清楚。”
“爹,你怎么这么笨呢?”朱林翻白眼。
“你看,考试之前几天,是不是题目就出来了?”
“对。”
“可谁说一定要用那些题目的?”
“嗯?”朱元璋皱眉。
“不用那些题目,用什么?”
朱林一笑,“一个题目。”
朱元璋皱眉。
“混小子,你要是在跟我开玩笑,我就削你了。”
朱林忙赔罪,这老头儿脾气还挺大。
他只好说。“其实,真的不难。”
“贡院的题目直接让考官口述,让他们记下来就行。”
“至于考官,只有在考试当天才能看到试卷的内容。”
“出卷人就更简单了,让他们在考试前一天出题,然后关一天,第二天考生进入考场之后,才能自由活动。”
朱元璋顿时乐了。
“你小子还有算有几分的能耐。”
朱林无语,这叫什么话?
他能耐大着呢!
一般科举会试是在每年的二月,今年都三月份了,还没有会试。
想想朱元璋那位任性的老人,朱林觉得太正常不过了。
不由提点了一句。
“爹,以后科举未必会进行。”
朱元璋疑惑,这小子怎么知道自己要取消科举?
倒不是朱元璋闲的没事干,只要是,科举出来的举人不堪大用。
与其这样,他还不如直接去提拔人呢!
“你又知道?”
“当然。”
朱林抿了一口茶,惬意的摇晃着躺椅。
朱元璋的任性,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这位,将科举的考试录取,变成了八股文取士。
还在发现科举选出来的人,“不堪大用”之后,直接停了十多年的科举。
后来,朱元璋杀了大半个朝廷,只能重新开放科举。
不过也加强了很多的政策措施。
最为著名的,就是把孟子从孔子门下移了出来。
还有一些儒家珍贵的思想,例如“民贵君轻”思想剔除了。
明确的表示,《孟子》不会作为考试的科目。
可以说,这位是填鸭式教学,刷题式开始的创始人。
可即便是这样,他也为大明选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朱林又抿了一口茶。
“爹,说不定你还真能去找找,可能那些状元啥的,就被你忽悠回来了。”
朱元璋无语,臭小子,嘴里没一句好话。
想起自己书房的奏章,朱元璋也不留了。
干脆起身,自己去厨房搜刮了点东西,就大包小包的离开了。
朱林:这老头儿真是越来越不要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