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林蔚成也在里面掺和一脚,作为早期一部文艺片获奖,后期基本维持着两三部商业片,一部文艺片的导演,他手上拿到的本子比韩昊乾还要宽泛,毕竟韩昊乾顶多是男主,他直接就是导演。身为导演的林蔚成在演员们不干正事的选编剧的时候,他倒是很有导演的样子去跟团队聊项目前期准备了。
爸爸们送来的本子让一向对电影没什么兴趣的林淳溪,倒是发现不少看得上眼想要试试看的角色,话剧舞台因为是实景,局限性还是有的,真正说起来还是比不上电影的题材宽泛。比如科幻题材,这种在话剧舞台上很少能出现,这东西光演员有信念感相信造景是真的没用,观众没信念感啊,能在舞台上搭个太空飞船,但是让观众相信那就是太空飞船几乎不可能,也没人那么二逼去干。
而这段时间几乎跟着林淳溪的剧团跑,每天都跟林淳溪见面聊剧本的高恩雅也发现了小伙伴有个毛病,话剧演员的几个通病,一个就是最普遍也是最麻烦的,镜头感有欠缺。照理说林淳溪不应该有这个毛病才对,他自己对电影是有研究的,只是不拍电影而已,可他就是有,也算是一种职业病了。
舞台再小也至少是一百八十度的面向观众,镜头可不是这样的,取景更不会这样,有时候还要有意识的同摄影机合作,要对拍摄的动线有了解。还有,话剧因为舞台离观众有点距离,肢体有时候大开大合的,放在大荧幕上就太夸张了,而且镜头更在乎眼神的传达,刚巧就是林淳溪跟周文轩说的灵气,结果林淳溪自己就缺,不缺眼神也不缺转达,却的是定点传达,对着机器传达。
发现小伙伴身上有问题怎么办?
解决问题啊。
高恩雅的解决方式很直接,找林淳溪正在巡演的话剧团要到他们的录像备份(大剧场为了照顾山顶的观众是有银幕实时拍摄给观众看的)再找林蔚成要来两个摄像,暂时征用了林淳溪在文昌巷十号的那个剧场,专门给他拍如果他的角色在镜头下的样子。
文昌巷十号平时人多,场地感觉不大,但就高恩雅和林淳溪,场地一下就空旷起来。林淳溪一个人搬了把木椅子在舞台上充当话里的沙发,开场不到五分钟,唯一的观众高恩雅看的不是舞台,而是监视器,直接挥手叫停,因为林淳溪出镜了。
高恩雅招手让林淳溪下来坐在她的位置上,自己跳上台让摄像老师别动,学着刚才林淳溪仰头大笑的动作,后背往后倒,脸朝天花板,下一秒头回来,起身对摄像老师说谢谢,居高临下的看着林淳溪。
“出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