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主宰江山> 分节阅读 46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60(1 / 2)

对在中国注册的所有海员的政策。

中国政府要求,所有的海员所属船只,都要给自己的成员的工作进行打分,技术、纪律、勇敢、性格等等方面,特别是在船只出海远航的时候,在政府规定下的分数框架内,通过一个他们的各类小分和总分进行计数,然后给各类海员进行评级。而今后不管他们还在不在这一艘海船上工作了,他们都可以拿着自己的船员证去人力市场寻找新的工作。

那五级的航海长肯定比一级的航海长更值得人信任,三级的舵手也会比四级的舵手薪水低。中国的航海业,特别是远洋这一块,才刚刚开始嘛,跟西方根本不能比。这样的政策被西方引入了去后,更加重视经济利益的欧洲人迅速给予了copy,不管是英国、荷兰,还是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甚至是丹麦,全都搬用了这一套准则,然后在自家国内的民间市场上轻轻松松的抓出几十个五级以上的船长,而中国的民间海船船长最高级别才是一个三级!

中国开放了,东西方商贸文化的各种交流,这影响力从来都是作用到两边的,而不是中国单纯的吸收西方的养料,对于西方文化文明的演变却毫无一点的贡献。

虽然眼下的情况当中,中国在数理化这些方面对于西方的贡献确实不多。

陈鸣躺在榻上,听着刘武汇报的有关南京城中的种种状况。

年前年后的短短时间中,黄金河黄金海的种种故事就像瘟疫一样的传播到了整个南京,传播到整个江南,传播到半个中国。祥州还得到了一个金州的称号。

事情到了这一步,第二步就可以开走了。

虽然从国安以及警察的相关性报告来看,很多人对于祥州的诸多故事版本还保持着犹疑。

这很正常。

自古以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是一个群体中最出众的一批人。

只凭谣言虽然能够让很多人‘相信’,但这个谣言的度数如果太过火了,也是难以成真的。老百姓的眼睛是明亮的,老百姓的心灵也是愚蠢的,而且蠢货的比例还很是不低。或者很多人说这叫‘从众心理’。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对于祥州的黄金表示质疑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也不见朝廷出来制止,这就是朝廷在变相的给这些‘神话故事’背书。就算一些谨慎的精英们对这些所有的故事还有保留意见,而不是毫无保留的信任,至少,至少也没人公开质疑了。

这就足够了。

加拿大育空地区的黄金虽然不能跟‘谣言’中相比,但育空河真的是一条黄金河,育空地区也确确实实是一片黄金海洋。去了后只要认真努力,是吃不了亏的。

可是就如陈鸣所料,祥州黄金纵然传得沸沸扬扬,但很少有中国人把这里跟美洲相互联系。陈鸣知道,他这个皇帝要下出第二步棋了。

空旷肥沃的北美,中东部那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天赐之国。要想真正的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现在,现在,他就要让无数国人对那片肥沃的土地产生出浓烈的兴趣。

那么如何让中国的老百姓对万里之外的地盘产生兴趣呢?尤其是现在的中国正处在猛烈的经济复苏期当中,陈鸣不能说所有人的日子都在一天比一天好,但绝大绝大部分的人的生活是越过越好的。

哪怕是从饿肚子到有个软饱的进步!那也是进步,而且是很巨大的进步。

当人有了希望,那么现在的困苦就不算是真正的困苦了,而是黎明前的黑暗。想让这些处在收入最底层却又能看得到光明的人主动迁移到万里之外,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不堪陈鸣上辈子都有那么多的人,年老之后往祖籍家乡跑吗?

就拿他的三姥爷来说,当初跟着解放军解放大西南,人留在了贵阳。早几十年在工作,中间跟老家音信儿并没有断掉,但很少回来,因为那时没有那个条件。等到他退休之后,有时间了,六七十岁的人了却几乎隔一年回一趟老家,奔波几千里,一住两三个月。直到身体真的不行了。

中国人对于老家的感情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可以说明了的,不是一个人离乡贱、落叶归根、狐死首丘就能概括的。

如果说陈鸣的三姥爷还能用亲情来解释,那么陈鸣他老家的那一位长辈,跟陈鸣的太爷,也就是曾祖父一辈分,就显然不是单纯的血脉亲情了。

那老人家早年被果军抓壮丁抓走的,抗战么,后来也投了兔子。五十年代才回了一趟老家,距离被拉壮丁的抓走都十五六个年头了,家里的人死的一个都不剩下。但在他退休之后,一样七老八十了还往家跑。

陈鸣小的时候还吃过老人家一块白巧克力,那是他生平第一次见到白色的巧克力,所以记忆十分的深刻。而老家对于老人来说应该也早已经不是单纯的血脉亲情的牵挂了,更是一种灵魂感情的深深寄托。

当然,这都是第一代,到了二代、三代、四代,呵呵。那就只是一个符号了。

在生活看得到希望的情况下,要动员中国人移民万里他乡,很难。陈鸣也早有准备到时候搞他一个‘天怒人怨’。但在这个心理底线的基础上,他还是希望尽可能的激发百姓们的主观自动力的。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

陈鸣的想法还是造谣。

……

元宵节,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圆又亮。

赵四儿家却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不到一丝未来的光明。豆粒大小的小小火苗连桌子似乎都照不全,就像是在预示着这个家庭的命运。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

老天爷开眼,让田旺来那犊子没有去报警,不然就赵四儿在田家农场干的那些事儿,非给判给一年半载不可。那整个赵家最大的顶梁柱都没有了,赵家就真的没希望了。

赵瘸子脸色木木的,望着窗口月光早在地面上的那抹白,脑子里不知道想的什么。

赵四儿趴在一边的竹板床上,屁股朝上。他在田家农场干这么长时间,小东小西的摸及了不少,因为对田旺来的痛恨还暗中到过破坏。这些事儿并不是全都干的天衣无缝,但是之前没人去主动揭发他。因为田旺来干的事儿,十分的不地道。

他手下的那些农场雇工们反而暗中乐意看到田旺来付出‘代价’。而且谁都知道赵四儿一家人日子过的困难。他娘他婆姨在官庄桥的缫丝厂做工,后者虽然看着开的工钱不少,但扣钱的地方也很多。收入远没有想象的美妙。

一家人辛辛苦苦也只能顾着老老少少的嘴,日子过的十分艰难。

可是随着国家推出的那个《举报奖励制度》新鲜出台,田旺来这家伙也与时俱进,自己也搞了一个举报奖励,然后赵四儿就被人揭发检举了,估计以田旺来的吝啬劲儿,顶多给举报人一袋老陈米。

但是这对于赵四儿,那就是祸从天降。

田旺来知道自己名声在老家是很不好,不敢真将人往一户口本往死路上逼,但他还是气不过的亲自拎棍子,打了赵四儿一顿。同时将赵四儿踢出农场,而连年底该给的基本工资还有年货更是一个子都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