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军官,太文雅了是压不住底下的大头兵的。并不是说文雅不行,而是说,对于普遍的大头兵来说,粗俗一点更能拉近军官与士兵的关系。
吐尼亚孜呸呸的吐了几口吐沫,满嘴都是硝烟味儿。举着望远镜朝对面看。
里海的海面上,至少二十艘俄国人的小型军舰三五集群的停泊在圆岛当面,至于后头是不是还有俄国人的军舰,那就是他看不到的了。一开始硝烟太重,什么都看不清。但待到北风吹散了硝烟,吐尼亚孜看清了对面的阵势,人大大的倒吸了一口凉气儿。
这比最初发射火箭轰击圆岛的俄军战船还多出了六七艘。
俄国人这次进攻绝对是下血本了。
等到这些小船放下了更小的舢板船的时候,里海水面上,满载着俄军士兵的舢板船更可以用满天星星来形容。
不过每个舢板船之间至少间隔着十几米,俄军二十艘战船放下了七八十艘舢板船,每艘舢板船上少的有五六人,多的能有一个班。这七八十艘舢板船至少是一个营。
俄军的战斗欲望很强烈,吐尼亚孜可以从望远镜里轻松的看到那些举着军刀的俄国尉级军官。虽然绝大部分是少尉和中尉,上尉、大尉几乎没有。俄军士兵也一杆杆步枪上好了刺刀,离得老远就像岸上开枪射击。反而是陆地上更加安稳的守军始终不发一枪一弹。
吐尼亚孜在俄国人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收到了上头命令。“不要开火!不要开火!放近了再打!100米nèi • shè击也不晚!”
从圆岛的水岸边下船,还要趟过一片三十米长的淤泥地,这才能上岸。
身为一个老兵,吐尼亚孜是清楚士兵的心理的。说不怕死都是在逞强!真打起来,就没有不怕死的。对死亡的害怕会让他们一心把敌人阻挡在尽可能远的地方。所以,上头若是没有命令,他们就会在尽可能远的地方开火,而这样的射击自然会造成精确度的下降。
这种思想若是在军中泛滥了,发酵了,而又没得到上头的重视及时清除和管理。那就有可能演变成——军队惧怕与敌人近距离接战,最后变成惧怕与敌人的白刃肉搏。
陈汉的军队一直很重视白刃肉搏的,刺杀训练是日常作训中的重点,现在一个个士兵都能压住自己的紧张神经,让俄军的舢板船一点点靠近。
虽然俄军的舢板船在靠近了之后就会发射出火箭弹,会给岸上的守军造成一定的影响,可是舢板船真的太小了,很不好打。而且对于圆岛上的守军来说,他们也必须把俄国人放到近处了,才好动手。
“嗖嗖嗖……”
里海水面上的俄军战船又发射起了火箭,这种被英国人第一个搞出来的发射类武器,准头太差了。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华夏同盟会议——可怕的野心
南京的陈鸣头疼了。
他接到了大西北中俄摩擦升级,从之前的二三百人冲突,直线升级到团一级的‘大战’,而且俄国人半点不惧怕的先打起了陈汉兵站的主意……
陈鸣也料想不到俄罗斯哪来的这么大胆子。但事实已经如此,魏宝成递来的折子上只有一个问题:要不要正式开打?
陈鸣必须认真的考虑这一问题,虽然他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好考虑的——陈鸣心里早就下定了决心。
1812中俄之战,这是他在捡法国人的洋落,可不是要自己正面硬钢俄国的。
这场战争中,他要抱的是拿破仑的大腿,而不是伸出大腿来给拿破仑抱的。
陈鸣不希望看到拿破仑倒台,但他更不愿意看到拿破仑征服了俄国。一统欧陆后,来跟中国较劲。
于是,中国选择了沉默。
这一决定从陈鸣现在的地位上看是很跌份的。他都是东方统治者,世界霸主的地位了,竟然对危难重重中的俄国人退让三舍,这不是跌份是什么呢?
可陈鸣认下了这份‘耻辱’。谁让这么做对于中国都有好处呢?
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陈鸣觉得丢点脸面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好面子不假,做了几十年的中国皇帝了,陈鸣要是还不要面子就有病了。可是在面子和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他果断的选择了后者。
魏宝成收到陈鸣回复的时候,时间已经走到了六月。
陈汉与俄罗斯的‘军事摩擦’,规模已然超过了团级【千人】,向着两千人乃至更多迈进。
陈鸣的意见让魏宝成酝酿的反击战落了空,陈汉境内施行了消息管制,西北的‘军事摩擦’很少有消息被刊登在大小报纸上。
现在整个中国的大中小型报社,更多的是把目光投向燕京正在举行的首届华夏同盟会议上。
这是一个庞大的会议,汇集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虽然内中很多都是陈汉藩国,即将被分封南美的王公勋贵们也列席旁听,而除此之外参加会议的还有日本、暹罗、廓尔喀、锡克、金边、万象、琅勃拉邦、不丹、拉达克和中亚七汗国。
整个会议在去年时候就被提上了日程,可以说这是王琦在登上内阁首辅大臣的宝座之后酝酿的第一个政治大事件。
这也的确很有意义。
陈汉这些年中的势力虽然在不断的扩大中,可陈鸣一直没有正式的召集过大伙,也就是蒙古四汗国的汗王都同陈鸣见过面,其他的主儿,很多都只看过陈鸣的画像。
会议地点被陈鸣放到了燕京,放到了圆明园。
陈鸣入住九洲清晏殿,而不是他之前很喜欢的蓬岛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