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奴隶动作稍慢,马上受到达木丁的喝斥。
出身底层的达木丁现在很享受这种老爷一样的生活,他本来只是察哈尔八旗里的普通一牧民,是在战场上几次拼命,这才换来了现在的生活。
蒙古部落阶层分明,密宗在迁移的过程中是丢掉了相当的权利,部族贵族的‘显贵’就更值得底层小民们羡慕了。
达木丁之所以愿意上战场拼杀,那一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二就是为了能出人头地。
和平年代,他这样的小牧民那是一辈子也出不了头的,子子孙孙也出不了头的,只有在战场上,只有上了战场,立刻战功,才是他这样的底层牧民出人头地的出路。
现在达木丁的愿望是完成一半了。他的生活得到了质的改变,家中有二百多只、头牛羊,十几匹马,银行里还有他家的大几千存款,朝不保夕的日子是再也落不到他和他的儿孙身上了。但达木丁的地位依旧没有改变。这很正常。无数怀揣着梦想走上战场的青年,又能有几个人能马上封侯的呢?很少,很少。
事实证明达木丁只是一个平常人,还是一个好运气的平常人。所以他没是在战场上,他的儿子也没死在战场上,达木丁父子的努力改变了自家的生活,但他们家依旧是一个平凡的平民家庭。就像过去中原乡间的富农。
抢先一步来到北高加索,达木丁的选择在‘老家’——哈萨克大草原上受到了不少人的嘲笑,有必要这么拼吗?你家又不是穷的连吃的都没有了。
达木丁当时脸红脖子粗的和这些人争辩说自己是为了效忠汗王。
这话引得大家一起哈哈大笑,心中却不以为然。什么效忠汗王啊,还不是贪图移民北高加索的好处?任由达木丁怎么解释,他周边的人就是不信。还把‘贪财贪婪’和‘自不量力’的标签贴在了他的身上。
然后达木丁合着一些人一块被迁移到了北高加索,他们原先的家当都丢在老家了,因为北高加索有的是牛羊来让他们放牧,甚至还有大片的土地来等着他们耕种。
察哈尔蒙古原来生活在宣化、大同一带,当地有很多的汉民——满清为巩固边陲在广大蒙古游牧区逐步“招垦实边”“垦荒开地”,汉地的很多失地农民都跑去蒙古开荒,很多察哈尔蒙古人都是会种地的。
但达木丁一家人从没想过去种地,他们就是想放牧,在达木丁的计划中,这场战争最好打上三年五载的,那样就没人敢大规模的迁移过来了,自己就可以无所顾忌的随处放牧了。他眼睛能够看到的地方,都会是他的牧场。
第一千一百章威远堡
整个北高加索数十万平方公里,而被七汗国和陈汉迁移去的人总数不过三两万,那就像大海里撒了一把小石子,根本就是寂寥到极点。
如达木丁这样的小牧民,眼界有限,目光能看到的只有自己的利益,他当然是希望这般自由自在的放牧的日子能够更长些好了。这样他就可以驱赶着自家的羊群牛马行走在任何地方,不需要去考虑这是不是自家的牧场,不需要去考虑自己经过的是谁家的土地,只要他眼睛看得到的土地,那都是他的牧场。
虽然他这样做也是要担负着巨大的风险的,可是有了水草丰腴的牧场,达木丁敢肯定,自己家的羊群牛马会在很短的时间【三五年】内会翻着跟头的向上增加的。
如果他能有一两千只羊,上百头牛马,每年光是羊毛和奶酪就能让他们家收获过万华元,何况还有皮革、肉类呢。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光是想一想,就能让达木丁完全忘记北方的战争。不然的话,他怎么敢作死到距离战场那么近呢?而且还说动了不少亲友跟着他们一块移动到威远堡!
威远堡是今年春天里才开始修建的一个小堡垒,里头的驻军只有一个营,位置距离图林斯克有三百余里,是遏制俄军骑兵南下扫荡的一线据点。
这里地势并不险峻,但既然军方能够在这个地方修筑堡垒,可想而知这里的地势还是有利于防守的。但是在城堡之外,一条河水流淌,清流所过之处进士良田牧场。
达木丁一家人就在威远堡附近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他的一些亲友也在威远堡的附近,只不过彼此的间距很有点遥远。
胡天八月即飞雪,这冬天很快就要来了。达木丁他们走的是游牧线路,所以青贮是不能有了,但他们依旧要储备草料。万幸他们现在的‘地盘’实在很大,北高加索的北部都是平原,但过了这些平原,那就有山丘山岭,更不用说西部黑海边上的大草原了。这儿有的是躲避风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