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主宰江山> 分节阅读 92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921(1 / 2)

听城里头有几家死儿子的?死也死的是廓尔喀人,他们的薪水更高,还有战时补贴。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

在学校好好上学,争取考上中国的大学。那里的三流学校也比斯利那加大学强。”更重要的是中国大学的毕业证更值钱。

列城一栋藏式民居当中,两个脸蛋红彤彤的德吉抬起头来看着大哥普布顿珠,满心的纠结。

他知道大哥今天为什么要给自己说这个了,普布顿珠这是为了给他攒生活费啊。德吉的成绩很好,学校里的汉人老师对德吉很赞赏,认为德吉是有考去中国的实力的。而德吉如果真的能考上中国的大学,学费是不需要操心,中国大学对于属国的留学生是有优待的,而且列城政府也会出一笔钱赞助德吉,但生活费呢?

达拉克的消费水准比起中国可是差大劲。

“不行。这还是太危险了。我宁可上斯利那加大学……”虽然中国真的非常非常有吸引力。那就像是改开初期的欧美,是无数人想往的天堂。

“别傻了。罗老师既然说你能考上中国的学校,你就要奔着中国去努力。斯利那加大学差太多了。考上中国的大学才有好前途……”普布顿珠断然否定了弟弟的想法,看着德吉的眼睛就像是在看一个大号的傻瓜。

这弟弟的脑袋是怎么了?平日里多聪明的人啊,这时候怎么就犯傻了呢?这可是去中国的机会,断不容错过的。

原时空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有多少人宁愿抛家弃儿,放掉一切的去出国。那么现在的达拉克,就有多少人愿意去中国,中国那就是无数达拉克人梦想中的极乐天堂。

哪怕是当一名海龟呢,也比土鳖高光多了。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附庸之战

原时空的中国,改开之后的出国热能烧红了中国的半片天。那时候只要说出国,不区分国家,美国,日本,西欧,东欧,……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泰国,名校(清北科等)大学生倾巢而出,其他学校出去的少不是他们不愿意出过,而是苦于出国的渠道少,甚至于京沪等大城市演电影的、唱歌的、演话剧的、跳舞的、打乒乓球的、拉提琴的、画画的……,所有能想到的几乎倾巢而出。

当时的那股‘激情’简直是不可阻挡的。

这不只是因为当时中外之间巨大的财富差距,也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

当然,想去国外的人都是不安于现状的人,你可以说他们是有理想的人,他们希望通过在国外奋斗,可以改变贫落的生活,有的甚至还非法偷渡出去。当时整个社会都对西方国家充满了憧憬,认为国外的月亮都要比国内圆。

陈鸣也不可能完全消除贫困,他连中国的贫困都没有消除,更别说是外国的贫苦了。很多来到中国人的外国人,到了那里以后,他们才发现现实和梦想是那么遥远,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辛,一切似乎跟以前一样还是那么贫穷。

陈鸣对此不以为意,也无可奈何。他对于中国现有的超强吸引力,最初的时候是高兴不已的,但现在也习以为常了。

在陈汉周边的属国当中,中国的吸引力为什么那么大?这就要看日本、暹罗、拉达克、锡克、廓尔喀这些个国家内部的种种问题了。

除了日本之外,其余的几个国家可都还有农奴制存在的,这与通常意义上的奴隶还很不一样,前者覆盖的是大片的本国百姓,后者特指的是贩奴。

而拉达克、廓尔喀、锡克等国还长久受印度教的影响,这里头锡克人很先进,锡克教是坚决的反对种姓制度的,但是廓尔喀早在一千四百年前就确立了种姓制度,藏地传承的佛教密宗也没有汉地佛教‘众生平等’的大忽悠。在藏地,尽管没有像印度那样明显的种姓制度及森严的等级,但也把被统治者,也就是广大的农奴阶级大致分为十多种不同等级的社会地位,其中有些带有很明显的印度种姓制度色彩,例如,卫藏等地较普遍地把当地的铁匠、屠夫、竹夫(拉萨除外)视为公认的低等种姓,还有金银匠、木匠、石匠、陶匠、葬夫、皮夫、船夫、渔夫也被视为较低等的种姓,通常称为出生低贱者,与其通婚者限于同样的贱民,即铁匠,屠户等。

如拉达克这样的地方,当地的年轻人自然很向往中国。因为有了知识的青年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生来就比别人低上一等。这就像当年改开后的许多中国人想往西方的‘自由’一样。后者是被压抑的过久了一些,加上旧的思想被打到了,新的思想却长久没有出现,以及贫富差距带来的巨大刺激……,现在的拉达克也是如此。被陈汉派来支援拉达克的老师、医生、教官、顾问,这些都是散播思想的渠道。

而就在拉达克国内开始大张旗鼓的征兵募兵的时候,印度西北,马拉塔人北方的边境。隆隆的炮声不断地从前线传来。战争开始已经八天了。

十天前,拉达克军在锡克军队的配合下啃下了贾朗达尔。先头部队随后就扑到了卢迪亚纳,并且当天就对卢迪亚纳城内的马拉塔人发起了炮击。

拉达克的军力是比较弱的,作为一个200来万人的小国,他的全体军队才三万来人,步兵旅的六角火炮最大口径才60MM,在这里根本没有100MM以上的重型火炮。而且不管是物资储备,还是战斗的持久力,他们的比配对比友军来说都可以说是弱了一个档次,一切都因为那里恶劣的交通条件。

但就这样的武备对比马拉塔人的军队来说,也依旧是有着一定的优势。因为卢迪亚纳的所属王公只是马拉塔众王公中很不起眼的一个,海德拉巴为首的马拉塔人,他们的军队在这些年里已经扩大到了50万,这五十万指的是整个马拉塔人的军队,而眼前的这个路人王公则只是无数马拉塔人王公中的一个,还是很不起眼的一个,他手中的军队连一万人都没有,而且在军备上严重滞后,更多的资金都被拿去修要塞了,很多人还依旧握着老式的滑膛枪、滑膛炮。贾朗达尔王公的残兵败将汇入了卢迪亚纳军,却也只让卢迪亚纳的抵抗多坚持了几天。

作为马拉塔人的老大兼亲密盟友,英国人在接到拉达克、廓尔喀、锡克、迈索尔等国对马拉塔人宣战的消息后,就急忙调集了大批的军需物资运往海德拉巴,但这需要时间。为了给马拉塔人信心,印度的英国殖民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抽掉了数百名中基层军官和军士长输往了马拉塔军。他们本来在马拉塔军中就有着大量的军事顾问和教官。

整个马拉塔帝国的军队足足有五十万,这是一股很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他们多面受敌四处招架,就不得不分兵四方,同时他们的军需物资也需要向四面八方分散,这不仅大大分散了马拉塔人的力量,更重要的是给马拉塔人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麻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