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恐怖灵异>三国小术士> 分节阅读 32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24(1 / 2)

口,然后弯腰将一锭银子塞了出去,这边只露着银子一角。

当然,他所做的这一切,两名士兵都浑然不知,王宝玉随后将门弄出了一个响声,侧身闪开。

“何人在此?!”两名士兵听到了声音,顿时提高了警惕,其中一名士兵打着灯笼过来查看,没看见人,反而看到门缝下面的银子。

士兵立刻探身将银子拿了出来,欣喜若狂,认为是天降财运,早把响声的问题忘在了脑后,他们认为,说不准是猫狗弄出来的呢!

两个人一块银子,好像不够分,两个人商议了一下,还是起了贪心,既然银子露出里面一角,说不准门外还有,赶紧拿到手里。

于是,两个人终于开了门,拿着灯笼寻找,王宝玉立刻趁着开门的时机,侧身逃了出去。匆忙之中,他还是碰到了一名士兵,而这名士兵还以为同伴在推他,也没起太大的疑心。

也有其他人听到了动静赶来,两名士兵当然不会主动交代银子的事情,胡乱说是例行检查应付过去。

王宝玉在雨夜中一路疾行,终于回到了彝陵府,混元衣的副作用来了,他累的几乎要休克,足足休息了两天,才恢复了正常。

王宝玉开始想不通,国丈和张角的关系。再后来想到杨修说过伏完五年前曾大病一场,小管辂也算出卦中人早在五年前死去。

那么,王宝玉猛然一惊,只有一个说法可以解释以上现象,那就是张角附身在伏国丈身上!

只是一个死去的人如何附身到国丈的身上?想起了紫虚上人,一切就明白了,张角也是南华真人的徒弟,而且还得到了《太平要术》的真传,可见这本书上记载的东西,确实超乎想象,难怪紫虚上人不惜将刘良收走,也绝不泄露此书。

好险,王宝玉冷汗直冒,竟然在这样一个妖人眼皮子底下溜达了一圈,要真被他发现,一定死相难看。

想要剿灭这样一个敌人,必须万分稳妥才行。以司天监的实力,王宝玉根本没有把握,还是要将此事汇报给曹操才对。

王宝玉来到丞相府,让曹操退去众人,又仔细关好门窗,这才低声道:“老曹,我已经派人探听出那个株草道人的下落,事情好像很麻烦。”

“哦,究竟是何人?”曹操急忙问道。

“哎,怎么说呢,你可要有心理准备。”王宝玉满脸严肃。

“宝玉权且说来,你我共同商议对策。”曹操也连忙竖起耳朵。

“天公将军!”

嗯?曹操眼珠子瞪得老大,扑哧一声笑了,摆手道:“自称天公将军者,黄巾张角也,他已在三十年前病死!”

“我哪有心情跟你开玩笑啊。”王宝玉正色道:“我问你,国丈伏完可是五年前得了一场重病?”

“确有此事,老夫曾去探望,眼斜口歪,嘴角流涎,我曾问过太医,言其必死。据闻后来寻得仙方,竟得痊愈。此后,其推说身体不适,从不上朝,也少与人交往,多推测他看透富贵,恬淡寡欲。”曹操点头道。

第722章荆州之忧

“这事儿说起来蹊跷,你也可能不信,据我派去的探子回报,国丈伏完头缠黄巾,逼迫下人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王宝玉道。

“黄巾之乱,正是汉室衰微之由,无数苍生涂炭,仅凭此事,灭伏完九族,也不足惜!”曹操握紧拳头,愤愤的说道。

“这可能和伏国丈没有关系。”

“嗯?”曹操彻底听糊涂了,“适才不是你说的国丈头缠黄巾吗?”

“你想想啊,伏完即便想要篡权,有必要将黄巾之事儿搬出来吗?我个人认为,必然是张角当初没死,用妖术留着灵魂,后来借尸还魂在伏完身上。”王宝玉认真的分析道。

曹操仔细琢磨了一会儿,也觉得王宝玉说得有道理,但他还是感觉不可思议,问道:“又或是伏完知我等要去他府中一探究竟,故意做出这类奇怪举动,他日推说身体有病,无意为之?”

“不排除是伏完留了条退路。”王宝玉点点头,又补充道:“但是他府中戒备十分森严,我的探子费了好大劲才偷偷看到,不光如此,他手下的人也都行为怪异,不像是正常人。”

“天下竟然真有此移魂之法?!”

要不是亲眼看见,王宝玉也不相信,“其实我也不信,但事实就摆在面前。而且,这些人不光是对着你我来的,也不是只为单纯的扶持伏皇后,他们是想抢夺汉室江山。”

曹操凝重的说道:“黄巾之乱,远离仁义之道,远比孙权、刘备更令人担忧。既然他并非真正的伏完,老夫便不用再留任何情面,坚决予以铲除。”

“目前看来,皇后可能也蒙在鼓里。”

“宝玉,莫要仁慈,伏皇后必须除之。若有一日老夫不在人世,其必篡夺汉室,也是圣上之大患。”曹操道。

“嗯,伏皇后也是罪有应得,但是她的两个儿子都是无辜的。”王宝玉又试探的商量。

“母子连心,久受其蛊惑,早已生出祸心,斩草必要除根。”

曹操肯定的语气让王宝玉打了一个寒颤,叹息道:“老曹,张角附体这事儿恐怕入不了正史,外人也永远无法得知你现在的处境。但是以你的心胸气魄,仅凭伏皇后妇人怨愤,便把她给杀了,如何服众?不怕影响后人对你的评价吗?”

“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老夫也想美名千古,但眼下却是顾不了那么许多。”曹操无奈的叹息摇头。

“老曹,冒昧的问一句,你真的从没想过取代皇上吗?”

曹操摇了摇头,说道:“当皇上并无益处,万分辛苦,难有知己,时刻检点,诸事约束,没有永远江山,子孙终遭祸殃。”

王宝玉不由竖起大拇指道:“老曹,你的境界真是非同凡响,令人佩服。”

“可曾探听到伏氏一族何时行动?”曹操问道。

“下月中旬,月圆之夜,宫里宫外一起行动。”王宝玉没隐瞒道。

“幸好老夫并未随军出征,否则,倒是让那奸人计谋得逞。”曹操使劲用拳头捶了一下桌案,脸上掠过阴狠之色。

却说南郡的诸葛亮,接到了关平带来的消息,说庞统已死,顿时哭倒在当场,他想起了王宝玉的话,后悔不已,真不该将庞统从彝陵弄来跟随刘备,到底沦落的英年早逝。

刘备在信中请他入川相助,强调前方战事十万火急,诸葛亮不敢耽搁,忍住悲恸,立刻招来了关羽、张飞和赵云。

三人都想跟随诸葛亮入川,但诸葛亮思来想去,还是留下了关羽,镇守荆州。张飞和赵云喜得摩拳擦掌,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刘备身旁。

而关羽却是好大不满,建功立业对于他而言,还是次要的。但是,作为一名战将,上阵杀敌才能体现价值,守城享乐岂是大丈夫所为。

诸葛亮这个举动,在后世一直被认为是他的战略失策。但在当时,荆州却根本离不开关羽,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关羽一直负责水军,有着丰富的水战经验,而江东孙权一直虎视眈眈,关羽前脚离开荆州,孙权后脚就会趁机发动进攻,所以离开了关羽根本不行。

诸葛亮岂能看不出关羽的怨气,耐心的劝说道:“关将军,主公书中让我量才委用,荆州乃我后方重地,不可有失。将军肩上责任重大,功劳犹胜取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