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嬷嬷再是高贵,到底也是只是奴才。
下面的人,有事记得她,她总不会不高兴。
“好了,回去吧,我这短了精神,也不留你了、”福晋说着,就觉得浑身困乏的厉害。
叶枣忙告退出去了。
杨嬷嬷倒是看出叶枣八成是做戏,如今主子短了精神,想的没那么周到了。
可是看出来,也不必说出来,主子高兴,那就是好事。
好歹把小主子生出来再说。
横竖,叶氏懂规矩,就是装模作样也没事。一年里头,她也翻不了天。
叶枣出了正院就叫阿圆去找姜嬷嬷了。
姜嬷嬷当然不会拦着,果断放行。
出府的也是阿圆,她也没带多少东西,只一个小包袱,里头是几匹料子,然后就是小盒子里几样首饰。还有个砚台。一盒子四只毛笔。
阿圆把一张单子递过去:“这是我们姑娘写的,您看看,这是叫姜嬷嬷看过了的,不顾总是叫您也看一眼才好。”
门房上太监客气的看过了,也不敢收着那纸头,毕竟是女眷的手笔。
阿圆收起来包好包袱:“那奴才就出去了。”
“敢问,是去叶家?”太监多了一句嘴。
阿圆一笑:“姑娘家里的大哥要参见秋闱了,这是姑娘的心意呢。”
那太监忙笑着恭喜了几句,这才叫阿圆走了。
他们这些人啊,嘴里有时候看不上读书人,可实际心里是羡慕的紧。
寒门子弟十年苦读,一朝有了功名从此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