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你们要吗?多少钱?”
“每一千磅5o个塔勒。”‘普鲁士人很实在的回答了,但头却没再抬起,15o个塔勒大概是当时普鲁士家庭的平均收入,但对于大多数贫苦的农民而言,5o塔勒也许就是一年的收入了。而现在并非是收获的季节,因此他大概不相信黄宣手上会有1ooo磅的小麦。
塔勒是普鲁士银币,相比其他小公国,它的币值还算稳定,大约再过3年左右,俾斯麦会借着法国人的赔款改革币值,并建立马克制度,但在现在,整个德国使用的大抵还是四类货币,普鲁士塔勒,奥地利的南德意志“磅”,以及法郎。
这里所说的法郎并非法国货币,而是以法国币值为基础,在欧洲各国流通的金币,后人将之为拉丁货币同盟——而这正是后世欧盟的基础。
黄宣耸耸肩,道:“4千磅就是2oo个塔勒对吗?”
“当然。”普鲁士的账房终于抬起了头,仔细的看了看黄宣,道:“你有4ooo磅小麦?”
“是的。你要吗?”
“在哪里?”
“我放在前面的巷子里。”黄宣当然不能在这里突然掉出来2吨多的小麦。
“坎普斯,跟他去拿麦子。”账房向后叫了一声,又将视线放在了桌上的账簿上,看起来,4ooo磅只是一个小插曲而已。
黄宣笑笑,让开了柜台的门,一个留着一脸胡子的小伙子从后面走了出来,道:“麦子在哪里?”
“就在前面。”黄宣随意的指了一下。
洛林在前面的小巷子里放上了大约4ooo磅的小麦,只是缺少包装,在那小巷子里堆的快要冒尖了。
随后而来的坎普斯感到很惊讶:“你就把麦子这样放在地上?会受潮的。”
黄宣对他立刻另眼相看,这小子还知道受潮?可惜你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是有时空穿梭机存在的。
他摇摇头,道:“家里有事,车要赶回去,只好先放在这里。”
“我叫人来搬吧。”坎普斯有些不可思议的向回走去,又道:“你看在这里吧,别丢了。”
黄宣应了一声,乖乖的坐在一堆来自2oo年后的麦子上。
第五十二章1866德国(4)
第五十二章1866德国(4)
在得到了2oo塔勒之后,黄宣就熟门熟路的找了一家汉堡商会,租用了一间他们在港口的仓库,黄宣对这些已经十分熟悉,倒也做的顺利。
“霍尼韦尔商会应当有能力收购部分粮食。”洛林的考察手段与众不同,他是直接扫描人家的保险柜的,只要有现金付账,一切好说,位面旅行可没有信贷。
“是哪家?”这些驻守在港口的商会都没有太大的招牌,其实就算有,黄宣也不会认识的。
“直走第三家。”
黄宣紧了紧身上的衣服,他刚刚买了一件普鲁士人常穿的紧身蓝上衣,作为一个少年,他的身材要比通常的普鲁士人单薄许多,这件衣服也就显得过于宽大了。
霍尼韦尔商会有一个染成暗红的大门,门前的台阶上立着两个罗马式的立柱,看起来有点像家蹩脚的酒店,只是缺少两个门童。
黄宣看了看左右走了进去。街上的人行色匆匆,仿佛在追赶着什么,不远处有船工的吆喝声传来,带着浑厚的中部口音,浓重的好似凝成了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