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百米高的圣马可钟楼,这个位置最早是圣马可小广场的瞭望塔,用以监视已经成为了威尼斯内港的泻湖情况,先后经历了三次重建,最后一次,在这个位面还没有生。
钟楼两面与新行政官邸以及图书馆等建筑遥相呼应,它的另一端是著名的圣马可教堂,是整个城市的中心。
看见黄宣并没有使用位面基地进行搜索,就如此轻车熟路的向前走去,楚亦凝立刻问道:“这是什么时代,你熟悉吗?”
黄宣不愿多话,含糊道:“是这个历史时期的中段,这里的建筑有一定的规律。”
他随便说一句话,却引的楚亦凝注意起了附近的建筑风格,黄宣不明白,关于这样的问题都是高级旅行者的必修课,许多的高阶旅行者都有着不俗的知识面,分析建筑风格这样的问题,也难不倒楚亦凝。
等到黄宣走进图书馆的时候,楚亦凝也非常确定的知道,这里的建筑,并没有能够指引道路的规律。
……
图书馆里,一个修士拦住了黄宣。
这个时代的公共图书馆,与现代意义上理解的公共图书馆是有着相当的差别的。它只允许有限的人使用图书,并且只许阅读,不能外借,这里所谓的有限的人,当然是指本地或者地区范围以内的公民。
黄种人自然不在其中。
修士用咬字清晰的意大利语道:“你不能进入这所图书馆。”
黄宣当然知道自己不行,他耸耸肩,道:“好的。”说着又用暗音对洛林道:“把这个图书馆的东西考录下来。”
“有用吗?”
“做样子给人看。”
在修士防范的眼神中,黄宣从图书馆中走了出来,顺便问道:“这里有多少部藏书?”他在心里估算着这些文艺复兴前的书籍价值。
“大约4oo本。”
黄宣一愣。这个数字听起来,好像比他家里的书还要少。
正是在1455年,德国的约翰.古登堡明了印刷术,这是人类历史上顶重要的事情,而在此之前,欧洲的藏书纯粹依靠撰录,无论是数量还是资金投入,都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这个时期的公共图书馆以老科西莫为代表,圣马可图书馆正是老科西莫委托建筑师米凯洛佐在多米尼克修会的圣马可修道院建立的,其藏书全部来自一个欧洲人熟悉的名字:尼克利,他在1455年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