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住,这不是更使自己简在帝心?
可是,人家不给面子啊。
刘瑾叹口气道:“咱明白,咱是阉人嘛,大家都瞧不起咱,可是这怪得了咱吗?家里自小就穷,穷了就要饿肚子,会饿死人的,好死不如赖活着啊,这不,我爹就把咱送进宫里来了,哎呀,别人不晓得咱的苦啊……可是咱是讲道理的人,那……那个……叫什么来着……”
“叶春秋。”
“哦,叶春秋,他不懂咱,读了书嘛,读了书的人大抵都是如此的,学了一点儿酸文章,就眼高于顶了,咱早就有所领教,外朝那些人不都是如此吗?瞧不起就瞧不起吧,咱还是得跟他们讲道理啊,难道咱还仗势欺人不成?仗势欺人不好。”
“干爹太宽厚了。”
刘瑾把头微微抬起来,露出曲高和寡的落寞,他满带深情地道:“咱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哎……这首李太白的诗,真是对咱的胃口啊。”
这儿子愣了一下,老半天没回过神,李太白写过这样的诗吗?况且,这是诗吗?
刘瑾接着摆摆手道:“算了……不要成日喊打喊杀,搞得好像咱就晓得shā • rén放火一样,要讲道理。”
“就这么算了……”
刘瑾呵呵一笑,摸了摸自己光洁的下巴,扯着嗓子道:“以理服人嘛,那……叶……”
“叶春秋。”
“哦。”刘瑾恍然大悟:“叶春秋不是要考秀才嘛,浙江提学可是何茂?此人,咱是知道的,他在翰林的时候,内阁的谢迁不喜欢他,所以被放到外头任提学,和咱一样,都是苦命的人,前些日子他还和浙江织造的老曹偷偷送过礼来,想跟咱套点近乎,咱没理他,现在想想,有些失策啊,不过不打紧,亡羊补牢还来得及,咱这就修书一封,总之,就是不准他让叶春秋中试,叶春秋还年轻嘛,让他栽个跟头也好,年轻人太顺风顺水了,风头太盛,反而对他这辈子很不利。”
“干爹高明。”
刘瑾眯着眼,亲手去铺开纸来,淡淡道:“这叫诛心,读书人的玩意,shā • rén太低档了,而且容易遭人骂,咱还是喜欢以理服人。”
儿子忙是翻身起来给干爹研磨,刘瑾提笔,歪歪扭扭地写了几个字,突然顿住:“春字如何写?”
“呃……”儿子也愣住了。
父子二人大眼瞪小眼,片刻之后,刘瑾怒了:“早叫你多读一些书,多识几个字,你这不学无术的蠢物!”
“干爹教训的是。”
“丢人现眼!”
“干爹真知灼见。”
“滚!”
“干爹字字珠玑,儿子佩服。”
…………………………………………………………………………
连续更新了两章,今天老虎阳历生日啊,生日礼物没得到,熬夜在给读者们送章节了,满满都是泪啊,我需要静一静。
第四十九章:宗师案临
提学何茂案临各府,最后只剩下了宁波,倒是他还算及时,在月底之前赶到了宁波。
这在宁波府看来是一件大事,好歹是省里的gāo • guān,况且提学隶属清流,全称为提学御史,挂职于都察院之下,专管一省学政,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实权,却能约束学校和生员,偏偏大明朝的学院,如府学、县学等都是地方官头等大事,某种程度,教化的事也是地方官的政绩之一,若是在吏部功考时,被提学弹劾一本你教化不彰,那便算是倒了大霉了。
所以对于提学官,巴结是不必的,可是应有之礼却不能简慢。
知府抱病在身,迎接提学的乃是赵同知,会同本地的学官、士绅人等在宁波渡口接了何茂的大驾,而后便在明远楼设宴。
夜色下的明月楼,在各种五彩漆和灯笼的渲染下光怪离奇。
星月蒙在一层薄雾之下,可是楼上的灯影却是冲上了云霄。宛若有礼花绽放,又定格在夜空之中。
不远潺潺的姚水稀里哗啦,却是掩盖不住那伶人的清唱:“早晨间借与他,日平西盼望你,倚门专等来家内,柔肠寸寸因他断,侧耳频频听你嘶。道一声好去,早两泪双垂……”
声音婉转悠扬,如空谷幽兰,酥软人心。
何茂高高坐于此,这些时日,临案各府主持院试,他已是显露出几分疲态,这宁波府的院试算是最后一站了,考完了宁波今年的院试,就算是结束,所以他的心情还算不错。
他侧耳倾听着帘后伶人的清唱,如痴如醉,偶尔抬眸,见座中宾客亦是侧耳静听,都是心满意足。
一曲终毕,何茂不由捋须含笑,赞叹道:“甚好,甚好,此天籁之音也。”
众人纷纷赔笑,这位何提学的乡音很重,一口山西的腔调,不过陪坐一旁的赵同知也是山西人,忙是操着山西口音道:“这几个伶人能得何提学赞叹,也属难得了。”
一个老士绅咳嗽一声,跟着道:“何提学一席话,足以让他们的身价百倍了。”
大家都笑起来。
何茂放下筷子,笑容可掬的道:“大家抬爱。”
寒暄了几句,何茂便与坐一旁的赵同知低声寒暄,老乡见老乡,似乎总有许多话要。
酒过正酣,就不免到学政的事,何茂微醉,笑吟吟的道:“宁波素来文风鼎盛,老夫这两月临案各处,为朝廷抡才,不过总难寻到什么旷世的好文章,此番来了宁波,或许不会教老夫失望。”
到这里,气氛已经活跃,有人道:“何提学难道不知,本府新出了一位神通吗?此子年纪轻轻,就已连中县试、府试案首,出口成章,世所未见啊。”
“还有这样的人?”何茂面带微笑询问:“又不知作了什么文章?”
坐在一侧的赵同知听到这里,脸色已经有些僵硬了。
有人道:“此人叫叶春秋,他的文章,老夫倒是记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