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忙道:“不,不,小人不是这个意思,小人的意思是,叶春秋在还清了帐之后,还让小人代传一句话给大人,说是从此之后,同济堂与博仁堂不共戴天,还说,要让大人吃不了兜着走。”
赵高话音落下,原以为这时候主簿大人会恼羞成怒,谁料雅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良久,主簿呼出一口气,不禁笑了:“哦,是吗,小小年纪,颇有志气,那就试试看吧,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换做是别人,敢说这样的话,本官早就教他家破人亡了,不过此人……终究近来风头大,又有功名在身,不急,治大国尚且如烹小鲜,何况是你我呢,凡事要谋而后动,这几日,你好好的盯着那同济堂,那人叫叶春秋是吧,叶春秋,有些意思……”
“是,是……”虽然主簿的语气还算平淡,可是赵高依然还是感受到主簿大人平静的语气背后带着一腔的怒火,忙道:“小人一定盯牢什么,有什么消息,随时禀告大人。”
主簿坐下,眼睛依然落在对街的衙门里,他徐徐道:“离入冬的时间不远了,南京各部堂的冰敬却是拖不得,同济堂……”他冷笑一声,雅室里又陷入了静寂。
………………
吊打博仁堂。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叶春秋就已经没有反悔的可能了。
当然,这事儿还得跟自己的舅舅商量。
孙琦老半天没回过神来,不过这一次,他固然是有些心乱如麻,却没有表现的得像上次一样的慌张无措,反而是镇定下来:“春秋,我早听说博仁堂与本县主簿不清不楚,想不到博仁堂竟是他的产业,所谓民不与官斗,主簿虽是九品小官,却也不是随便开罪的。春秋要有所准备。”
叶春秋却比他看得远一些:“舅父,那主簿早有吞并同济堂的心思,现在同济堂名声大噪,油水更加丰厚,他会轻易放过吗?既然迟早还是要面对他,那么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化被动为主动。我已想好了,我们不妨筹措出一笔钱,将隔壁的铺子顶下来,先扩大同济堂,现在同济堂生意越来越好,将来可多雇请一些大夫和学徒,反正药方掌握在我们手里,到时候来这里看诊的人只会越来越多,既然已经翻了脸,那么就索性让博仁堂无路可走,且看他撑不撑得住。”
叶春秋的想法十分大胆,说起来,同济堂不过占地百来平米而已,作为一个糊口的医馆倒还尚可,可是如今名声大噪,看病的人这么多,无论是大夫和学徒都有些不足,单凭孙琦和叶春秋,怎么忙活得过来,可是一旦要雇请多一些人,那么店铺就显得小了,既然想要把买卖做大,门脸、人手、药材的储藏量都必须增加,隔壁的博仁堂门脸就不小,而且大夫和伙计有十几人,占地有三百多平米,不过博仁堂的主意暂时打不了,叶春秋却是看上了同济堂另一边的一处店铺,这儿原是家米行,不过生意并不好,前后有三进,占地很大,前头有三四百平,后头有个储藏谷物的大仓库,还有个小院,加起来有近千平米之多,规模很大,若是能将这间米行买下来扩充同济药堂,那么同济药堂的规模将会极大,前头可以改装成看诊厅,后头既可以储藏药草,还可以改装一些大夫们休息的场所,再预备几个囤积药材的仓库。
同济堂的名声是有了,不愁没有人登门,唯独缺的就是规模,有了规模,看病的人只会越来越多,而现在却因为规模太小,导致许多人左等右等也瞧不上大夫,所以索性就在隔壁的博仁堂里问诊,这无疑是造成了病人的流失,假若扩充了店面,不但同济堂的生意可以蒸蒸日上,而且能将博仁堂最后一点病人的资源都抢夺干净,使他们无路可走。
孙琦听了,也是动了心,这一个月来的买卖,他是一清二楚的,生意很是火爆啊,他毫不怀疑若是扩大了铺面,同济堂的收入会翻上几番,这药堂最讲口碑的,现在整个宁波,口碑最好的药堂除了同济堂还有谁?
只是他接下来又为难起来:“话虽如此,只是那米行的周东家虽然想将铺子兜售出去,可是价格却是不菲,这铺子占地不小,没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是不行的,可是一千二百两银子,这……”
第八十二章:神医
一千二百两银子绝对不是小数,放在正德朝,完全是一笔超级巨款,若是单以米价来计算的话,这笔钱搁在后世就是百万巨款,或许在后世人眼里,一百万不算什么,可莫要忘了,这个时代的人收入却是极低,许多人操劳了一年,也不过挣来三石米而已,也就相当于两千多人民币而已,在平均月薪不足三百的时代,一百万就是天文数字。
叶春秋现在的处境,其实和穷光蛋也没什么分别,一个穷出了新境界的人,现在却想盘下宁波最繁华地段且一个占地不菲的铺面,实在有点儿不知天高地厚。
不过叶春秋却是笑笑:“舅父,我听说那米行的东家一直想转手,只是一直寻不到人接手,这才耽误了下来,不过也不要紧,整个宁波买得起且有意愿买他铺子的人并不多,舅父若是和他去好好谈谈,索性就以咱们同济堂和药方来作保,约定这店铺的价钱在一年之内还清,每月还他百两银子,到时再寻个德高望重之人居中作保,他未必不肯同意,实在不成,价格高一些也无妨,大不了就以一千三百两银子购入,我们同济堂现在的生意好得很,药堂里的秘方也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只要有抵押,他难道会不肯?”
孙琦听罢,顿时醒悟过来,喜滋滋的道:“不错,这药方就算是万金也买不下来,何况,若是我们赊欠不还,大可以在保书上约定卖家可以随时收铺,他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只要铺子买来,修葺一番,多招募人手,这宁波城里半数人都会来同济堂看诊,博仁堂哪里还会有人登门,就这么办,我去和周东家谈一谈。”
孙琦是个老实人,可是老实人也未必就没有野心,现在这个外甥简直就是上天赐予他的大礼包,此时他对叶春秋可算是言听计从。
美好的前景就在眼前,他毕竟打理过这么多年生意,经验丰富,对同济堂的未来也有信心,现在这个小门脸一月下来就有一百多两银子进账,假若扩大规模,能随时接诊,一年之内还清欠债不成问题。
孙琦去谈铺面的事,而叶春秋也不闲着,他写了一个招牌出去,招募大夫和学徒,给的价钱倒是颇为优渥,不过每个来应征的,却需让叶春秋过过眼。
因为白药对于外伤、骨伤以及内伤都有很好的效果,所以现在叶春秋倒是不愁大夫和学徒的医术如何,至少治疗这方面疾病的,只需要懂的下药就好了,所以叶春秋更看重人品的好坏和家世的清白,有一些即便资质差一些的,只要品德过得去,也可考虑。至于擅长其他病诊的大夫暂时却不太好寻了,毕竟真正的名医都是用钱砸出来的,一般都有家学渊源,寻常的大夫,叶春秋又觉得不甚满意。
心里为此烦恼了一阵,固然外伤也能挣钱,可也不能做专科啊,人总要有追求,叶春秋现在不但需要钱,而且还需要信守自己的承诺,说好了吊打博仁堂和那个什么主簿的,男子汉大丈夫,一诺千金,本该就是说杀你全家就杀你全家,没有足够的噱头,怎么吊打?
这一日正午,叶春秋还在看诊,正与几个病人嘱咐着用药,医馆里除了叶春秋,就只剩下新近孙琦叫来的一个远方亲戚了,他只是个小学徒,现在只能做一些杂事,至于孙琦,今儿又去和隔壁的周东家吃酒,买铺子的事还需要再谈一谈。
好在这时候因为正巧是午饭的时候,所以病人不多,叶春秋起身去送最后一个病人,少不得又赠送金牌VIP会员出去,说了诸多会员的好处,将人送走,长舒一口气,却见一个马车稳稳当当的停在门前,马车里的人却没有出来,车夫倒是顺着车辕下了车,到了门前道:“我家老夫人差我来问,敢问可是叶神医吗?”
虽然只是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