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依然感谢十三天来支持老虎的各位朋友,感谢你们的月票,感谢你们的每一个订阅,和你们每一个书评区的留言,感谢大家指正。
第二百三十四章:大功告成(第一更)
这不科学。中.1.
可是当奏疏上头言之凿凿声称,级已经解押京师,同时说到,还有上百个倭人俘虏并解押上京的时候,四个阁老这才信了。
以往的时候,那些该死的丘,就算只俘虏了两三个倭寇,都要大声嚷嚷,口称歼贼千余,这次倒是很实在,不吹牛了,直接来了句,俘获百三十七人。若是当真有如此斩获,再对上歼贼的数字,显然不可能是虚报。
这是实打实的大捷,是自弘治天子登基以来,朝廷数百次对倭用兵之后,第次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大捷啊。
四个阁老俱都振奋起来。
喜事,天大的喜事,这世上,再没有比这样的大捷更加鼓舞人心了。
刘健已经呵呵的笑起来,捋着长须,道:“真是国家之福啊,经此役,江南诸省,便可换来数年的平安,不知道可以节余多少防备倭患的钱粮,更不知道,多少百姓可以活命,有此役,老夫可以高枕无忧了。”
谢迁性子颇为急躁,此时也是放声大笑:“是啊,少了这个倭患,就可以腾出手来解决更多的事,想不到,竟是想不到有此大捷,老夫现在还疑在梦中呢。”
李东阳素来性子谨慎,并不轻易开口,倒是焦芳凑了句:“只是奇怪,为何捷报会来两份,两份奏疏,又全然不同,真是怪也。”
这时候,大家才注意到了这个情况。
奏疏确实是有两份,几乎是同时来的,封乃是浙江都司的奏报,俱言都司赵友静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另封,却是海宁卫上奏而来,说是浙江举人叶春秋,查知倭人动向,认为倭人极可能袭击宁波,因而连忙赶赴海宁卫示警,海宁卫这才在黄水滩设下埋伏,更令人诧异的是,那鬼岛三雄,便是浙江举人叶春秋持剑格杀。
前者……似乎没什么问题。
而此后的这份奏疏,就有点像是神怪的意味了,个举人,居然料事如神,能够得知倭人的动向,能分析出倭人是故布疑阵,同时还能得出倭人袭击的地点,这倒也没什么,或许此子可能当真是天纵英才,可是……你特么的确定不是逗我么?个举人,噢,对了,据说是十三岁,叶春秋……有些耳熟,好吧,不管怎么说,个十三岁的小子,居然亲手斩杀了鬼岛三雄,这才让海宁卫上下士气大振,势如破竹。
你确定这不是在写神怪故事吗?鬼岛三雄是什么人?这可是在倭人眼里,战神般的存在,而对于沿岸的备倭诸卫乃至于朝廷看来,此人几乎与恶魔无异,此人曾被无数官军围困,却还是杀出条血路,竟让他生生的脱逃,此人刀下的大明军民,没有千也有百,此人据说是勇不可当,以至于江南诸省军民百姓对他闻之色变,他的名字可以止小儿夜啼。
可就这么个倭寇之中的战神……
居然被你个小小的举人给杀了,都说百无用是书生,又有手无缚鸡之力的说法,好吧,即便你不是无用的书生,你练了几年武艺,可是这个小子,只有十三岁啊。
谢迁看着后者的奏疏,显得很不高兴:“真是可笑,这海宁卫疯了吗,居然拿这样荒诞不羁的事来报功!”
刘健也深以为然的颌:“不错……老夫看着,也觉得过于离奇,这海宁卫的奏疏,理应当不得真。”
焦芳抿抿嘴,接茬道:“看来那都司的说法可靠些……”
只是直默然无语的李东阳,却是面露微笑,先是若有所思,接着道:“只怕未必。”
李东阳平时虽然很少开口说话,可是往往只要开了口,便总是震惊四座的,大家对他这样的性子早已见怪不怪了,于是诸人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
李东阳却好整以暇地道:“本来海宁卫的奏疏,确实有些可笑,不过……前几日,老夫恰好得了份弹劾的奏疏,这份奏疏,老夫觉得有些胡闹,就暂时压了下来,诸公请少待,我命人取来。”
他叫来书吏,让人取了弹劾奏疏,然后给阁老们传阅。
这不看不打紧,看,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这是份弹劾奏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