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拉进来,张彩是吏部天官,有这个议事的资格,如此一来,自己在这儿吹了风,又有张彩和焦芳帮衬着,刘健稳重,大抵是不置可否,李东阳谨慎,含糊不清,谢迁就算想袒护谁,焦芳和张彩只要立场坚定,这件事,就好办。
想到此处,刘瑾心中大致抵定,便笑吟吟的道:“陛下,这自然是理所当然的,这么大的事,瞒着几位阁老可不成,不过,陛下何不如再召张彩来,这件事,说来也是因为吏部那儿……”
朱厚照沉着脸道:“一并传召吧,现在就去。”
谁晓得他话音落下,却有小宦官道:“陛下,阁老们请见。”
这个时候,师傅们居然来了,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啊。
朱厚照打起精神,刘瑾则乖乖束手侧立在朱厚照身后,他心里有些不喜,这时候也来不及拉张彩来了。
很快,四个阁臣入见,只是今日……怎么瞧着有点儿不太对劲。
因为谢迁怒容满面倒是没什么,这位谢阁老历来都是以雷厉风行和脾气大著称,当初是看先帝不顺眼都要处处顶撞的人,人见人怕。
可是何以连历来稳健的刘健,也是将愤怒写在脸上呢,还有李东阳,他历来是谨慎的,甚至对刘瑾,他也历来和颜悦色,算起来,刘瑾和李东阳见了面还会打招呼,总之,他是个城府极深,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能做到平常心态的人,只是而今,他也是皱着眉,一脸不喜的样子。
焦芳则是拉着脸,故作不露声色。
四人行了君臣之礼,朱厚照便道:“诸位师傅听说了吗?真是岂有此理,南京闹出这样的事,这些人……到底有多大的胆子,钦差和锦衣卫……”
“陛下……”刘健突然打断了朱厚照的话。
这个历来稳健的大臣,今日显得格外的严厉。
朱厚照一下子不做声了,他惊诧的看着刘健。而其他三个阁臣,神情也同样都是凝重。
刘瑾见状,仿佛钻了空子,便不由道:“刘公,你这是什么意思?陛下……”
刘健却压根不理会刘瑾,正色道:“陛下,臣也接了王华来的奏疏,噢,还有南京都察院的弹劾,请陛下先行过目。”
弹劾奏疏……
刘瑾心里恨得牙痒痒,你们还有理了,真是……哼哼……
朱厚照显得神色也很不好看,刘健太不给自己面子了,却只能耐住性子:“噢,拿来看看。”
外头早有宦官候命,一听朱厚照发了话,接着便一起抬着一个箱子来,这是一个很大的箱子,甚至足以容得下一个人钻进去,几个宦官气喘吁吁的抬进来,把箱子一打开,朱厚照和刘瑾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足足数百份奏疏……而且居然用的都是红本,所谓红本就是弹劾的意思,几百份弹劾奏疏,这可是朱厚照登基以来,从所未见的事。
刘瑾站到了箱子前,检出一份奏疏,徐徐到了朱厚照面前,道:“请陛下御览。”
朱厚照急不可耐地打开,里头的话自是激烈无比,不过……他看到里头的情由,顿时皱眉,噢,案子审到了叶春秋那儿,还屈打成招,惹得南京读书人暴怒,王师傅亲自出面了,还将一本书摔在钦差脸上,锦衣卫千户……
他眼睛有些发直,万万料不到……事情会如此复杂。
为什么又牵涉到了叶春秋?噢,锦衣卫屈打成招,真是怪了,他们为何这样急着屈打成招?
不过朱厚照的脸还是拉了下来,他抬眸,刘瑾在一边道:“陛下……”
朱厚照却不理他,抬头看着四个师傅,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陛下!”谢迁怒气冲冲的道:“这是有人要制造冤狱,以至于群情汹汹,引发了变乱,陛下……科举乃是国本,竟有人想用国本来做文章。”
朱厚照哑然,不过他也有点恼火,任命了钦差,让你去查何茂就好,怎么又查到了叶春秋的头上?
刘瑾有些急了,刚要开口说什么,却不妨这时候,有人厉声道:“谢公所言甚是,此事关系重大,不可不察,以臣之见,理应立即惩治锦衣卫涉案人等,还有佥都御史王洪,对了,还有一个叫姚政的,竟敢诬告,这些人胆大包天,为平民愤,应当处以极刑,以儆效尤,侍讲何茂,无端受冤,该当命南京御医诊治,择日召回京师,他主持春闱有功,吏部要酌情恩赏,臣还听说,有一个御史,名叫邓健,此人遭遇锦衣卫拷打,却宁死不肯屈服,忠义如此,不正是士林的典范吗?陛下也应给予安抚和恩赐;其余蒙冤的人,陛下应亲自下旨,为他们平反昭雪,有新晋进士叶景,因为其子蒙冤,确实行为过激,不过无论如何,此举既是因为舔犊之情,也算是为朝廷辨清了奸人,朝廷亦要旌表,称赞他的行为。”
第三百八十二章:忘恩负义(第九更)
刘瑾暴怒,见鬼了啊,王洪是自己人,那锦衣卫的人,也是自己人,事儿没办成,他们确实该死,可他们毕竟是遭遇了民变,怎么就要重惩他们,还有那个什么邓健,什么何茂,什么叶春秋,什么叶景,这些人明明统统有罪,却又是恩赐又是旌表的,这是什么意思?
他抬眸,却发现说话的人居然是焦芳。..
焦芳……
焦芳,你这不要脸的东西,你尖嘴猴腮,一脸的奸相,不料你也成忠臣了啊。
焦芳一番话,说得正气凛然,没有丝毫的疏漏,说罢,一身正气地拜倒在地:“陛下,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科举牵涉国体之重,其莫大焉,似王洪这样的奸贼,理应千刀万剐,唯有如此,方能平息民愤,如若不然,陛下大失人心,这满天下的人心若是寒了,再想暖起来,何其难也,老臣蒙陛下厚爱,受命中枢,此仗义执言,唯请陛下明鉴。”
刘瑾气得发抖,可是他突然嗅到了一丝不妙的东西,只好乖乖闭嘴,却是看了朱厚照一眼。
焦芳表态之后,刘健也是正色道:“焦公之言,甚合臣心,老臣附议。”
李东阳、谢迁也纷纷拜倒:“臣附议。”
朱厚照深吸了一口气,他还是有点不太明白,怎么好端端的一件事,就变得这样的严重,可是这内阁今日如此出奇一致,十分罕见,而且师傅们面色个个沉重,使他不敢大意,忙道:“诸卿所言甚是,好吧,好吧,就这样办,传朕的旨意,立命东厂去捉拿说涉事人等,其他的事都交师傅们办理。”
呼……
四个‘师傅’都松了口气,像是完成了一桩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