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制造玻璃的高温熔炉不同,叶春秋的这个熔炉,显然设计的标准更好,采用了最新的结构,这完全是为了军备的制造所准备的,叶春秋显然并不满足于制造钢铁,因为即便是制造钢铁,用普通的熔炉也就够了,叶春秋考虑到的,乃是装备质量的问题。
若是普通的钢铁,熔点其实也就是在一千三百度,要炼出精钢也不成问题,若是不够,再加一点助燃剂就可以了。
可是钢铁固然坚固,却还差了那么点意思,叶春秋要造的军械很多,就以他向朱厚照举例的铠甲为例,新军操练之后,力气不小,可是最好的铠甲是什么?当然是既轻便,又足以防护全身的全身铠甲。
那么问题又出来了,护甲越是防护性能好,又想做到轻便,这是相悖的事,防护越好,铠甲就必须做到更为厚实,这是常识。
除非……锻炼合金钢,增强它的强度、韧性的同时,尽量减轻它的重量。
也正因为如此,有一个超高温的熔炉,就显得极为必要了。
因为此前有建设高温熔炉的经验,所以这一次设计,重在改良,在现有的基础上,熔炉的结构进行了强化。
第六百三十八章:只要最好的(第二更)
叶春秋的心很大。
正因为心大,所以才只将这新军暂时限制在百人的规模。
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之所以当初选择遵从天子的意愿来练兵,不是因为叶春秋好大喜功,也不是他梦想什么建功立业。
根本的原因在于,他需要一个平台,而这个平台,只有镇国府才能给。
这是一个一生二,二生无穷的问题。
新军需要战力,先要打熬身体,需要什么来支撑?当然是最充足的补给,正因为事事要钱,所以新军就必须有一个足以保障给养的体系,也就是所谓的挣钱工具,而新军练了出来,如何才能发挥更大的战力呢?这就是装备的问题了,要精益求精,给予新军最好的体系支持,那么接下来,就必须从冶金业和锻造入手。
也就是说,镇国新军的强大,是建立在体系的基础上的,历史上的诸多横扫天下的军马,何以最后湮灭于历史长河?这是因为当天下大乱,或者有了需求时,他们自然也就被当政者创造出来,可是一旦天下承平,这些人也就自然而然成了累赘,于是为政者大笔一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些赫赫威名的铁军,便永远被抹去,不留一丁点的痕迹。
叶春秋不希望自己创造的只是戚家军、岳家军而已,他想创造的是一个树大根深的军事集团,镇国新军只是表象,镇国新军背后是水晶的作坊,水晶的出现,就导致大量人开始为其供应砂石,你看,原先不值一钱的石头,想不到居然也能挣钱,自然而然,有人愿意去开山采石,这些人,某种程度,就是水晶作坊的附庸;而水晶作坊,却又是新军的附庸,新军需要装备,那么就需要专门的炼铁、炼钢的工坊,就需要开采更多的矿石,叶春秋要制造合金,就需要更多的金属元素,那么在这个体系之中,又开始容纳入了新的东西,从上游的冶金锻造,到下游的运输、开采,每一个容纳入这个体系的人,可能是某些台面背后的大人物,也可能是最普通不过的匠人、脚夫、开采矿石的苦力。
新军实力强大一分,背后就需要这个体系壮大一分,需要更多的工坊,而更多的工坊就意味着有利可图,自然会有某些商贾纳入,在大明朝,商贾从来只是台面的木偶,他们的背后,又有一层层缜密而复杂的关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