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庶子风流> 分节阅读 34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46(1 / 2)

这时候,不少寒门子弟也开始鼓噪了起来,周先生第三,这是名副其实啊,这叶修撰,还真是有识人之明啊。

此时,已有不少人急了,那位张涛先生绝对该算是其中一个。

张涛作为京中出色的大儒之一,他的学问绝不在周先生之下,固然周先生的名声更好一些,在寒门子弟之中赞誉颇多,可是他张涛好歹也是成化年间的进士,致仕之后,致力于教书育人,他对叶春秋是不以为然的,可是现在外头风头大,大家都说这叶春秋有火眼金睛,端的是了不起,何况人家本来就出身高贵,帝师门下,高中状元,从县试到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场场都是第一,诗词也作得好,能耐是有的,而今这吴行中、张永、周先生都拜谒过了,若是不拜谒自己,这老脸搁不下啊。

他的门生也急,没法子,看着别人吹嘘难受,若是到了第四日、第五日拜谒的都是别人,自己的恩师岂不是要遭人耻笑?

可是呢,这个时候你还不能骂叶春秋瞎了眼睛,因为你这样一骂,只会自取其辱,为何?因为人家只会笑你,说叶修撰没来拜谒你,你就恼羞成怒,这保准是你恩师教你骂的吧,你家张先生还真是心胸狭隘啊,人家叶修撰只是心中自有自己的座次,噢,没有你恩师,你就骂,心眼就这样小吗?

外头现在是风言风语,闹得很大,张涛也有点儿急了,他怕自己的门生不够谨言慎行而闹出什么笑话,因而专门将一干门生叫到座下,狠狠地夸赞了叶春秋一通,他一面呷着茶,一面老神在在的样子,却又一面训斥:“你们啊,平时不好好进学,读书非要刻苦不可,今科的状元叶春秋比你们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他的学问是捡来的吗?这都是勤学苦练出来的,这叶修撰,老夫慕名已久,他读书好倒也罢了,最紧要的是他德行好,为人正气,挽国家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公忠体国,尔等要立下志向,向他学习。”

众生唯唯诺诺。

这恩师的意思,傻子都明白了,不能说叶修撰的坏话,得捧。

可是捧着捧着,心里也难受啊,自家恩师好歹也是当世的大儒,怎么就比周先生都不如呢?好吧,即便那周先生坊间赞誉颇多,可若是明日还没有自家先生的份,这可如何是好?

丢不起这个人啊。

门生们也是操碎了心,这个时代的师生是利益共同体,绝不只是授业解惑这样简单,所以在第四日天罡拂晓,一群门生便在附近探头探脑,一个个急得跺脚。

怎么还没有来?到底会不会来?哎呀……不来可就完了,还不知要被人如何嘲讽。

张涛在宅中也是如此,他已在心里把叶春秋祖宗十八代心里都骂了个遍,你特么的没事搞这个明堂做什么?自然,这位张先生也绝不是简单的人,他深知这背后是有人推波助澜,否则消息怎会遍布整个街巷?等到大家意识到了什么的时候,成为了热闻,这舆论的潮流便过裹挟着所有人朝着他们希望或者不希望的方向疯狂奔进。

张涛已是一宿没有睡好,他已想好了许多的应对之策,若是那叶修撰来了,倒还好说;若是不来,为了显得自己有容人之量,还得找个机会和一些朋友闲谈时夸一夸这叶春秋,如此,方能显示自己的容人之量,还有自己对名利视如浮云的雅致,他甚至连腹稿都已想好了,哎……

冉冉的烛火照在他那张阴晴不定的脸上,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心里不由想,这算什么事,老夫堂堂一介大儒,名满京师,竟被小儿所操持,他心里有一种对叶春秋本能的抗拒,偏偏……他又无法抗拒。

而在张家的围墙里,几个小厮早已架好了梯子,张涛的幼子咕哝着站在墙头上张望,每一次有人在街前过去,听到了脚步声,他心里便燃起了希望,可是当走过的是无关紧要的人,他的心又落入到了谷底。

第七百零九章:出类拔萃(第四更)

也不知怎的,一份无关紧要的名帖,却仿佛一下子有了魔力一般,牵动着张家人上下的心。

而这时,叶春秋和王守仁徐徐而来,二人一面并肩而行,一面带着写意的淡笑谈天说地,等到了张家门口,才安静地驻足。

此时,张家里头传来有人高空摔落的声音,然后阿呀一声,叶春秋和王守仁对视一眼,都不由地笑了。

王守仁伸手去搭住兽环,咯咯敲门。

张家门子气喘吁吁地来开门,见到了叶春秋和王守仁,心里长长地舒了口气,只见叶春秋带着善意的微笑道:“下官拜帖,请转交张先生……”

附近街巷里探头探脑的张家门生,这时也长长地松了口气……

总算……没有落于人后,今儿少不得要狠狠地吹嘘一下这位叶修撰的眼力劲了。

于是这一份份的拜帖,搅得整个京师不知多少人心神不宁。

最可恶的是,你得了他的帖子,还得兴高采烈,即便得不到,你想骂他都不敢骂,质疑人家的公正性,就是酸葡萄心理,就是心眼小,这也算是见了鬼了。

叶春秋的拜帖只发了十份,可是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邀请大儒们夜里去新军军营里讲课,三日一堂大儒的课,一月下来,正好十个大儒的课。

虽然绝大多数大儒反对给镇国新军赐予功名,可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对镇国新军的印象糟糕,读书人对读书人有天然的好感,镇国新军这支读书人组成的军马,屡立大功,战力彪悍,实在为读书人扬眉吐气,这更加论证了读圣贤书的重要,诠释了圣人所谓读书可以明志的道理。

可以说,这镇国新军的名声是极好的,现在叶修撰请他们去授课,既承认了他们京师大儒的身份,表现出了对他们的尊崇,同时让他们有机会去镇国新军军营,这绝对是一件很长脸的事。

某种意义来说,大儒们就爱出这种风头,不爱出风头的人也成不了大儒。

在叶春秋的名帖里约好的这一天,用过了晚饭,吴行中吴先生并不急着跑去镇国新军营,反而是泰然自若地在自家的厅里喝茶,直到镇国新军那儿备了一顶轿子来,叶春秋亲自骑马到了门前,下马对门房道:“请先生成行。”

这面子算是给足了,吴行中知道自己这一次涨了大脸,今日之事,明日必定又要传得沸沸扬扬,所以他整了整衣冠,旋即到了中门,果然看到叶春秋在这儿久侯。

吴行中忙是堆笑,上前一脸惭愧地道:“叶修撰,实在惭愧,竟要你亲自动身。”

叶春秋脸上含笑,朝他作揖道:“吴先生,久仰大名,是下官孟浪,请先生不吝屈尊镇国新军军营,给下官与诸生们讲授一些孔孟之道,还望先生不嫌。”

“哪里,哪里。镇国新军诸生,吾亦慕名已久。”其实这一次讲课,他是做好了完全准备的,这是大事,叶春秋那儿放出了消息,这讲课的内容会抄录下来,往后编成书籍,甚至可能收录进南方最近很负盛名的太白集中,若是讲得不好,可真就贻笑大方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