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顿时身躯一震,眼眸里掠过了一丝亮光,他旋即将目光对向同样目光炯炯的叶春秋的眼眸,道:“你再说一遍。”
叶春秋收敛起了淡笑,露出肃然之色,道:“臣弟以为,一劳永逸的解决大漠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大明的海疆暂时已经安定,而真正的心腹大患,却是漠北之地,若不彻底解决漠北,大明即便能积攒再多的财富,亦不过是别人眼中的肥肉而已,臣弟已经接到了线报,那巴图蒙克汗自那一次铩羽而归之后,在漠北蛰伏,如今已经为并吞察哈尔、兀良哈、喀尔喀、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诸部,一统蒙古草原,成为蒙古诸部之主,这蒙古诸部,除了归属我大明的朵颜部之外,如今俱都臣服在他的金帐之下,而今他自封‘达延汗’,又奴役了漠北其他各族,如日中天。”
“锦衣卫的奏报,难道陛下没有看过吗?巴图蒙克羽翼已丰,若没有意外,这两年,势必要南侵,他自称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北元的天子,扣关而击,只是迟早的问题,这一次陛下难得给了臣弟一个机会,臣弟怎么能放过?现在……应当是陛下与臣弟为这一场大战,做最后一次部署的时候了。”
说着这些话的时候,叶春秋的眼睛显得格外的亮,这个儒雅的青年郎,目中掠过了一丝狠色,随即又道:“臣弟要的不是封土,也不是为叶家的子孙谋划,而是要做一枚钉子,死死钉在漠北之地,令那巴图蒙克如鲠在喉,陛下可还记得,当初陛下与臣弟一起商议出来的平定漠北之策,臣弟今日如此,不过只是第一步而已,这一切,都是为陛下的那一场亲征做着完全的准备。”
朱厚照的眼睛张地大大的,在他的眼眸中,看到了那一直没办法发泄出来的凌云壮志。
而后,朱厚照又像是想到了什么,随即道:“亲征,不错,这样看来,哎呀呀……这样看来还真是不作数啊,你这第一个要求是为了邓健;朕不作数,这第二个要求,却是为了朕,不算,不算,朕决计不能让你吃亏的,你得再提一个要求才好,唯有如此,朕才心安一些……”
朱厚照说得很认真,他觉得叶春秋又将自己‘耍’了,第一个要求是为了邓健没错,第二个要求是为了封地,可是细细想来,不就是为了钳制巴图蒙克吗?
在朱厚照的内心深处,这是他的理想,能与巴图蒙克一战,是他梦寐以求的事,叶春秋提出的这个要求,还是不是因为他?而最重要的是,他没想到叶春秋一直将他的话放在心里,在这个时候,甚至为了他,放过了一个大好机会。
而叶春秋得到的两次机会,都是为了别人,朱厚照有时候是个非常较真的人,所以非要叶春秋有点私欲才好。
叶春秋却道:“陛下,臣自然有要求,不妨,我们先研究藩地吧。”
一改刚才的懊恼心情,朱厚照来了兴致,连忙叫人拿了舆图来。
舆图被人抬来,在地上一展开,朱厚照又找回了当初二人趴在地上纸上谈兵的感觉。
他的目光迅速地开始逡巡,叶春秋却已点到了一个位置,青龙县。
青龙县位于山海关以北,也就是说,这里已经不再属于关内了,长城位于它的南侧,有近百里之远,而秦皇岛则在他的东侧,也是相距百里的距离,再往北和西部几百里,就是那传闻中的漠北和漠西之地,当然,虽然它还是处于大明的疆界,与奴儿干都司接壤,不过和所有大明的关外疆界一样,虽然已经设了县,而实际上,更多的却是属于卫的范畴。
除了军户,寻常的百姓是不愿意去那里,即便也有一些百姓,可并不多,反而是官兵更多一些,当然,这里的官兵其实说是官兵也谈不上,因为大明对于鞑靼人的作战方式,往往是防御为主,一旦鞑靼人大规模入侵,立即采取坚壁清野的政策,所有人全部躲入似山海关、锦州这样的坚城和鞑靼人死磕,等到鞑靼人吃不消了,退散之后,该屯田的又回去屯田,偶尔追杀一些落单的鞑靼人报功。
可以说,这青龙县因为不属于军事要塞,所以它的主要功能,更像是一个临时的定居点。
(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无有不应
因为附近的军户需要屯田,所以这青龙县的功能是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易,驻扎一些兵马,遇到小股的敌人,则进行抵抗,而遇到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则负责示警,同时躲入山海关中御敌。
这样的县,它的荣景是可以想象的,就如同是庄稼一样,隔三差五,若有大规模的军事入侵,这里的军民就不得不放弃这里,所以县里的规模很小,在户的人口,十有*都是军户,可即便如此,也不过是一千二百三十二户而已,正好是一个千户所的编制。
用叶春秋的话来说,这破地方,简直就特么的是个夜壶,属于山海关的附庸之地,到了战时,它相当于是一个山海关在一两百里外的一处烽火台,向山海关发出警报,等到鞑靼大军一到,鞑靼人占据这座早已转移却人畜皆空的县治,再将它改造为对敌的跳板。
朱厚照对于关外的情况,可谓是了若指掌,熟谙于心,甭管是哪座关塞还是哪个卫和县,他都是如数家珍。
一见叶春秋将目标定在这里,他的脑子里就浮现出了一片茫茫的草场,然后一座孤城,周围几座堡子的景象。
呃,怎么想怎么都觉得是很寒很苦很寂寞。
叶春秋看了朱厚照一眼,便知道朱厚照在想些什么,此时却是道:“陛下,这里面向漠北,同时背靠山海关,既是陆路进出关内的商道,又靠着汪洋大海,与秦皇岛遥遥相望,若是到了战时,不但可以通过海路补给,亦可通过陆路驰援,连接了辽东和大漠,其实它本不是兵家必争之地,毕竟真正扼守津要的是山海关,可是臣弟若是在此钉了一颗钉子,就全然不同了。”
朱厚照依旧皱眉不语,他在慢慢地消化着叶春秋的话。
叶春秋继续道:“在从前,鞑靼人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的铁骑,他们能日行千里,随时奔袭,我大明关塞绵长,在他们袭击之前,谁也不知他们的目标在哪里,任何一处,都可能是他们的袭击的目标,自辽东至山海关,再到大同、宣府,乃至于是宁夏,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大明即便是有再多的精兵,胜则无法追击,败则上天无门,根本就无法伤到他们的皮毛。”
说到这里,叶春秋顿了顿,看着朱厚照渐渐舒展开的眉头,接着道:“这也是臣弟想得到这块封地的原因,钉子钉在这里,就使这些鞑靼人如鲠在喉了,这等于是深入了大漠的一处突出部,一旦发展起来,既会成为他们的肥肉,同时也会成为他们巨大的威胁,所以这青龙县,势必会是他们首要的攻击目标,陛下,我们既然知道他们会攻击青龙,这就好办多了,只要在这里做好万全准备,待他们来攻,便可在此与他们决胜。”
朱厚照有些时候虽是胡闹一些,在战事上,却也是聪明人,顿时就明白了叶春秋的意思。
以往对鞑靼人的作战方式很难凑效,这是因为明军一旦集结,往往难以寻觅敌踪,他们仗着铁骑,早已化整为零,跑去大漠深处了,可是一旦明军势孤,他们就可能聚众袭击大明的某一个据点,这样使得明军一直疲于奔命,被打得抬不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