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心,终于悬下了,还好只是虚惊一场。
陛下既然对旌表杨慎没有意见,这显然是对自己也没有意见了。
若是其他天子,杨廷和或许还有一些担心,毕竟帝心难测,谁晓得是不是温水煮青蛙呢?可是当今陛下的脾气却是率直,若是当真不喜,早就将奏疏打回来了。
由此,可见杨家算是安全过关了。
如此一想,杨廷和终于打心底里开怀起来,脸上却是宠辱不惊的样子,将奏疏完完好好地送回给那书吏,交代道:“立即送去待诏房,草拟旌表的奏疏吧,时间紧迫,万万不可贻误了。”
这书吏点头颌首,接过奏疏,便火速去了。
隔壁就是待诏房,今日倒没什么旨意要草拟,翰林们乐得清闲,几个人开着窗,喝茶赏着窗外的鹅毛大雪。
清贫的翰林其实是挺愿意来当值的,因为当值喝的是公家的茶,烧的也是公家的煤球,这煤价,而今是日益高涨了,一般人家都到了烧不起的地步。
叶辰良就坐在这里,他只是个小小的庶吉士,在待诏房理,属于临时的差遣,换句话来说,他是实习生,所以在这里,他的地位最是卑微,好在这儿没什么人排挤他,那郑侍学,对他的态度也是极好的。
而今的叶辰良早没了少年的狂傲,却显得沉默寡言起来,平时极少说话,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他的性子倒也适合翰林诸官。
等到奏疏送了来,一听要拟诏,那郑侍学便笑道:“这个时候,理应是京察的诏书要拟了,老夫亲自来吧。”
说罢,郑侍学打开了奏疏,看了一眼,便面带微笑道:“杨公真是好福气啊,儿子既是状元,而今又被举为廉官,京官之中最优,杨修撰将来的前程,怕是不可限量了。”
说起杨修撰,也是大家的同僚,郑侍学这样一说,大家心里便晓得内情了,都不禁羡慕起来。
倒是叶辰良的脸上略略有些错愕,心里不禁嘀咕,杨家这般受到优待,对叶家可不是什么好事。
当然,他自是不能把心里这个想法说出来的,少顷,那郑侍学已是拟了诏,命人送回内阁去了。
叶辰良的心里却是越发地往深里猜疑起来,总觉得这是不详的征兆,他特意留意几个同僚,其中一个编修,脸上掩不住喜色,此人和杨慎关系匪浅,想必也是觉得之前杨家父子被陛下申饬的事算是过去了,往后只会越发的尊荣。
叶辰良耐着性子,等到下了值,便匆匆忙忙地自崇文门出宫,急急地点了卯,便匆匆地回家去。
刚刚到家,问了门子,方知叶春秋还在景山没有回来,他索性在门前翘首以盼,足足等了小半时辰,才见叶春秋披甲,外头照着一件蓑衣,在大雪纷飞之中,英姿勃发地骑马带着几个护卫策马而回。
唏律律……
将马停住,叶春秋落马,还未摘下斗笠,叶辰良便抢上前一步,道:“公爷。”
叶春秋意外地抬眸看他一眼,道:“哦?堂兄刚下值吗?怎么,有什么事?”
叶辰良便道:“今日京察的结果揭晓了。”
叶春秋却是笑了,他在景山,陪着朱厚照疯了一阵,已有些乏了,却还是耐着性子问:“是否杨慎添列旌表的诏书之中?”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风向标
叶辰良不禁微微一愣,他在这里一直等着叶春秋回来,为的就是将这件事报告给叶春秋,可怎么也料不到,旌表刚刚送去了待诏房,还在景山游猎的叶春秋就已经知道了。(..)
叶辰良对着叶春秋连忙点头。
叶春秋却是表现出一脸不在乎的样子,道:“这样看来,杨家可要高兴疯了,这显然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风向标吧,呵……”
叶辰良深深地看了叶春秋一眼,虽是听着叶春秋的话里带笑有种说不出来的怪异感,但还是道:“大抵是如此吧,我在待诏房,其中一个与杨家关系密切的翰林,脸上也是掩饰不住喜色。公爷,我觉得会出事……”
叶春秋摆摆手,却是不以为意地道:“天也塌不下来,你早些去歇了吧。”
说着,叶春秋便往府里走,倒不是立即赶回歇息,而是先去拜了叶老太公,叶老太公这几日染了一些风寒,已是请了御医来看,虽然病情没有什么大碍,不过叶春秋也颇为担心。
接着叶春秋便去书房里读书,谁晓得唐伯虎早在这里了。
唐伯虎已是叶春秋的幕友,有出入书房的权利,有时候也会代替叶春秋写一些公文,或者是回复一些信笺,他的职责,相当于宫里的秉笔太监,看上去不重要,可实际上,叶春秋现在家大业大,自然不可能什么事都亲力亲为,所以绝大多数的安排,都是通过他这个‘秘书’来负责。
见了叶春秋来,唐伯虎站起来,道:“公爷,你三叔来信了。”
叶春秋眉毛一挑,带着疑虑道:“嗯?家里有什么事?”
唐伯虎摇头苦笑道:“上头说的是,从京师去了一些形迹可疑的人到了宁波,四处在打探春秋的旧事,叶家已经派人去盯着了。”
“没说他们在打探什么?只是觉得古怪,不像宫里的人……”
听到这个,叶春秋的脸色顿时变得淡然了几分,随即道:“看来是有人想要鸡蛋里挑骨头。”
唐伯虎看了叶春秋一眼,他多少知道叶春秋的一些事,不禁道:“这廷议即将开始,公爷在大漠的功劳甚大,只怕有人眼红耳热了吧,看上去,似乎有人想要借机诋毁公爷的清誉,这些人,实在可笑,真以为寻找到了一丁点的污迹,就可以……”
还不等唐伯虎说完,叶春秋便摇摇头道:“也不尽然的,这朝廷就是如此,满朝的文武,私底下如何是一回事,可是官面上,每一个都是忠臣,是两袖清风的廉吏,官面上来说,朝臣就是不食人间烟火之人,身份清贵,两袖清风,所以有些污迹,可能大家都有,甚至有人更加寡廉少耻,可只要不摆在台面上,所有人都会装聋作哑,可是一旦这污迹摆上了台面,甚至只是一桩极小的事,也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顿了一下,叶春秋又淡淡道:“某些人,多半就是想用这种小污迹来攻讦,无非,既让人看一看我的笑话,另一方面,你想一想,若是有人检举我不亲尊长,那些文武百官会如何呢?”
唐伯虎沉默了,他一下子明白了叶春秋的意思。
叶春秋淡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