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庶子风流> 分节阅读 73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737(1 / 2)

刘瑾咽了咽口水,仔细的想了想,一脸心的将自己知道的说出来。

“说是之所以杨玉反叛,和一群商贾有关,一方面是镇国公在青龙,断了什么商路,那关外之地,物资匮乏,可是朝廷互市,并非是对女真和蒙古人予取予求,所以有一群走私的商贾,将他们所奇缺的铁器和食盐送出关去,兜售给女真和蒙古人,可自南人出关牧马之后,这条商路可就断了,另一方面,叶巡抚辽东,似乎也发现了一些别情,陛下,您想啊,譬如走私的商贾,想要去野人女真、建州女真、海西女真诸部,都需经过辽东的重重关卡,他们如何能够畅通无阻,若是背后没有人撑腰,没有人为他们保驾,怎么可能,而能让他们在整个辽东畅通无阻的人,这辽东,又有几人呢?”

说着他仔细观察朱厚照的面色,见他并没发怒,才缓缓道来。

“奴婢愚见,想必是叶巡抚到了辽东,发现了情况,因此较了真,而杨玉从前无人管束,利用商贾和对女真人的控制,还有节制辽东兵马的职权,本是顺风顺水。谁料眼着要东窗事发,这私通女真人,可是死罪啊,他怎么能不急呢,牵涉到走私的人,绝不只是杨玉一人,眼着就要事发,这……不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嘛?”

“而那巴图蒙克,不过是借着这一股东风而已。”

不愧是内行厂的掌印太监,消息打探的很是清楚,虽然其中有许多猜测,却也有理有据,绝不只是瞎想。

朱厚照脚步微微一顿,回过身着刘瑾一脸阴沉的说道。

“难道,就因为如此,他们就要反吗?朕真是想不到啊……”

说着他目光变得渗人,有些愤怒的咬着牙一字一字的顿道:“他敢反,朕就要他的脑袋,这笔账,朕会算的,绝不轻饶他。”

说完他目光向远处,眼眸里流露出几丝柔光,深有体会的感叹着

“若是这样说来,这叶家,就是真正的满门忠烈了。”

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巡抚大人

刘瑾心翼翼的跟在身后,咀嚼着朱厚照的每一句话,猜测着他的心思。

他很清楚,陛下的脾气是多变的,不过有一样却不会变。

这个擅长于舞刀弄枪的天子,最喜欢的便是忠烈。

他是不允许任何背叛自己的。

而现在陛下这一句满门忠烈,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不过无论怎么说,都代表了陛下的内心,刘瑾只略一沉吟,心里似乎已有了主意。

朱厚照这时,已风风火火的抵达了太和殿。

刘瑾却在殿外止了步,接着那大殿之中,便响起此起彼伏的吾皇万岁的声音。

刘瑾对这些,都是充耳不闻,他眯着眼似乎在想着什么,沉吟片刻之后,刘瑾便徐步到了司礼监。

“来人。”刘瑾坐下,已有宦官给他的案头斟了一杯茶,刘瑾心翼翼的端起,揭开茶盖,香气立即萦鼻,淡淡的雾气轻袅着,刘瑾不由轻轻的吹了一口,茶杯里的水便荡着微波。

“奴婢在呢。”那斟茶的宦官笑嘻嘻的道。

刘瑾喝了一口茶,便侧目向他一眼,立即便见一张谄媚讨好的笑面对着自己,刘瑾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将茶放在一旁,然后道。

“叶家有个老太公,要好生打探一下,查一查他从前做过什么事,噢,得记着,是好事,还有辽东巡抚叶景,嗯,若是他没有运气的话,就该查一查他生前有什么好事了,一桩桩,一件件,都给咱记下来,一个都不能漏了,可要记住喽,越多越好,交内行厂的王爽去办,要办的漂亮,这些好事呢,既要有一点儿实际,可是该浮夸一些的,也无妨浮夸一些,总而言之,这事儿得赶紧着办。”

宦官愣了一下,眼眸不自觉的露出困惑,他有些领会不了刘瑾的意图,这从前,刘瑾命内行厂做事,一般都是查人的把柄,现在倒是好了,竟是要查人家做了什么好人好事,这……当然,若是这宦官懂科学的话,那么……这不科学啊。

ctr/ctr刘瑾冷冷瞪了他一眼,非常不悦的说道。

“怎么,聋了吗?哼,这事儿,咱已算是交代了,要尽心去办。”

“是,是,是……”宦官只好赔笑:“奴婢这就去。”

他哪里敢怠慢,一溜烟的跑了。

而刘瑾,却像是松了一口气。

察言观色,乃是刘瑾在宫中的生存之道,说穿了,不过是陛下的眼色行事罢了,这陛下心里在想什么,或许只是一个苗头,别人可以不当一回事。

可自己,却一定要尽心,今儿陛下那一句满门忠烈,岂不正是一个讯号吗?自己可不能慢了陛下一步啊。

叶家现在出了一个如此识大体、明大义的老太公,这是什么?这是楷模,全天下人的榜样呀。

还有一个刚正不阿,而今已死的巡抚,这自是英烈。

至于那叶春秋,就更不必提了。

一门三忠烈,以陛下的性子,接下来会如何?

刘瑾太明白朱厚照了,他未必能走进朱厚照的内心世界,可是至少,他从朱厚照的某些暗示中,能得到一些提示。

既然如此,作为陛下贴心人的自己,怎么能不事先做好一些准备呢?

这事儿啊,得赶紧着办……

可不能让旁人占了先机。

刘瑾心里这样想着。

………………………………

太和殿。

叶春秋的表现让所有人都震惊。

因为这位公爷的话他一改昨日的颓然,虽是不苟言笑,却显得十分得体。

廷议的讨论,是围绕着辽东进行的,所有人各抒己见,唯有叶春秋,默不作声的站在人群之中,他到朱厚照朝自己来的目光,这目光中带着几分安慰。

廷议的结果,终究还是决心命人固守住锦州,紧接着,将会有一支军马前往辽东,当然,这支军马的规模并不大,因为辽阳锦州一线,实在过于漫长,除了中途的堡垒,几乎无险可守。

而一旦遭遇到了骑兵的骚扰,对于他们来说是致命的,除非是动用大军,浩浩荡荡出发,方才不必担心鞑靼人的突然来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