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宏抬眸,看到是叶春秋,想起自己有今日如此下场,都是拜眼前之人所赐,他曾以为再见这个无耻小人的时候,自己一定会暴怒,甚至会恨不得狠揍他一顿,以泄心头之恨,可是真正见了面,反而心里出奇的平静,只懒懒地道:“噢,镇国公是来看笑话的吗?”
“不是。”叶春秋很干脆地回答。
“那么……”费宏面上浮出讽刺,嘲弄地道:“不知镇国公有何见教?”
叶春秋摇头道:“见教不敢当,是希望费公能够出面主持大局,费公乃是君子,这个,我是素来所知的,且不论费公的学问,费公状元出身,也素来有清直之名,我想这个时候,费公一定以为此时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可是春秋认为不对,费公现在依旧还是礼部尚书,这礼部少不得费公啊。”
费宏直勾勾地看着叶春秋,还是认为叶春秋故意在讽刺他。
这家伙,不会是来落井下石的吧?
而叶春秋却认为,费宏这个人其实并不坏,又或者说,到了这个地步的人,好坏已经不是评论一个人的标准了,就如李东阳,就如自己,单纯用好人和坏人来评价,便显得过于肤浅了。
本质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有人追求的,乃是三皇五帝一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盛世,有人所追求的,是像商鞅、王安石那般的变法,而有人,就如叶春秋这般,他想另谋出路,他自觉得从前的道路行不通,行不通怎么办呢?那就只能想尽办法去改变,走出一条前人所没有的路。
可是,有人肯让你走吗?
除了那些商贾,那些得到了利益的读书人,那些自镇国府得到丰厚利益的权贵,这满朝文武,怎么可能真跟着你叶春秋去走一条根本不存在的路?他们有自己的惯性思维,有他们自以为是的理念,他们不认同,所以他们反对,历来在这庙堂上,反对是不可能限于口头的,他们有自己所需要照顾的利益,一个群体的利益,所以就要争,就要斗,直至你死我活。
商鞅的变法,新贵与旧贵之争;王安石的变法,新党与旧党之争,再之前,还有牛李的党争,大抵都是如此。
王安石不是坏人,司马光也未必就是十恶不赦之辈,其本质上,不过各有所思罢了。
叶春秋继续道:“时至今日,我的泰山已经忝为首辅,李公也依旧是绝不会轻易放弃的,他依旧还会是内阁大学士,到了今日这个地步,胜负已分,此次李公落败,一切的罪责都归咎到了费公的头上,在李公眼里,费公必须来背这个黑锅,若不是因为费公图谋不轨,难道还要让李公自己承认自己是这次落败的主要责任人吗?”
“何况,现在群情汹汹,都在反对费公,费公若是像现在这般,就依旧还是罪人,生生世世都洗不清自己,说不定还要祸及子孙,可我认为费公不该如此,大丈夫遇到一些小挫折算什么?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费公理应振作起来,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天下人看清楚一点,费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此,才可使那些误会烟消云散。”
费宏看着叶春秋,老半天没有回过神。
他依旧还是礼部尚书,这个没有错,只要宫里不让自己打包袱走人,自己不滚蛋,谁也无法赶他走。
可问题就在于,叶春秋为何要留自己?
他现在确实已经穷途末路,这个礼部尚书之职,按理来说,是应该废了的,就算是宫中不罢黜自己,王华不使绊子,自己难道能冒着天下之大不讳,继续尸位素餐吗?
可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想到了一点,若是有叶春秋支持,事情必是不一样,叶春秋背后是王华,背后是天子,他现在是大局已定,背后有天子和首辅的鼎力支持,有他出面挽留,自己现在这岌岌可危的礼部尚书之职,就算是稳固了。
只是费宏还是想不明一个问题,叶春秋为何要这样做呢?还是说,他是在挑拨离间?
费宏不由深思,似乎自己和李公之间,已经没有什么离间的必要了。
此时,又见叶春秋含笑道:“费公不要误会,我没有戏弄费公的意思,你也知道,未来这些日子,我会很忙,嗯,包括我的泰山大人,也会很忙,哪里有心思与费公玩笑呢?叶某所言,实是发自肺腑,费公的理念,我是不敢苟同的,只是,费公若是在朝,尚且还可以洗清自己,可一旦走了,这污点便永远都说不清了,请费公放心,只要费公还有志效命于朝廷,没有人会将费公如何。”
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重整旗鼓
费宏沉默。
他很清楚,叶春秋所说的意味着什么。
自己已经穷途末路,现在收拾包袱滚蛋,确实是这一生的污点都难以清洗。
想要洗清自己,唯一的办法便是,继续在庙堂里混下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立场,来使所有人对他产生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