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镇口的海湾处,又是另一番光景,这里已是战云密布,无数的壕沟错杂地占据了整个海湾,一座座塔楼,也搭建了起来。
这是一处三面临海的半岛,长度足有三里,在这纵深三里之处,犹如一处错综复杂的迷宫,这里没有巨石,所以壕沟成为了主要的防守手段,各队沉稳有序地驻扎各处在阵地,而叶春秋,则站在了后方的一出塔楼上。
这儿足有十几丈高,自这里向下看,脚下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而从望远镜里,叶春秋看到了密密麻麻的人影正朝着这边涌来。
等待多时,鞑靼人终于来了。
自秦汉以来,从来未有过中原的军队,在人数极少的情况下,与胡人的主力在野外决战的,叶春秋将会打开这个先例。
这一战,或许是战史上一个新的篇章,若是能够战胜,那么从今日起,所有人都会记住这一天,所有人都知道,农耕的大汉民族,自此之后,不再畏惧任何马背上的民族,任何不臣的结果,得来的都是新体制和新军备所带来的碾压。
自然,就算叶春秋再自信满满,可很多时候,连叶春秋也未必知道自己能否一战而胜,所以他也是在赌。
在他看来,人生之中,在任何一个岔道口,都会有无数的选择,叶春秋不将决战的地点选在青龙,也是不愿意这浩大规模的战争波及到无辜的百姓,所以,他只能选择在这块空旷的地面,将用自己苦心经营的一切,在这里与巴图蒙克决一死战。
那浩浩荡荡的人马,已是越来越近了,看起来,浩大得宛如乌云压顶,叶春秋在望远镜中,根本无从找到巴图蒙克的身影,只看到对方的前锋到了。
不过显然,他们并不急于进攻,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当他们知道汉军已经到了绝地,他们反而不会轻易进攻了,他们完全有足够的时间集结更多的兵马,而后一次性地把汉军赶到海里去。
叶春秋放下了望远镜,因为在这浩浩荡荡的大军里,单凭望远镜那小小的镜口,确实看不出什么来。
而他更知道,大战迫在眉睫,与其去关注别人,不如管好自己。
踩着沉稳的脚步,下了塔楼,王守仁等诸武官追了上来,叶春秋则是问道:“各队已经准备好了吗?”
“都准备好了。”王守仁点了点头,却是表情显得有点怪异,随即便又道:“就是倭国新军有点麻烦,说出来,公爷可能都不信,他们非要主动请缨,将他们安排在最前线。”
“啊……”叶春秋愣了一下,确是难以置信地回头看了一眼王守仁。
说起来,新军的成分是比较复杂的,虽是统一操练和指挥,可是除了镇国新军的主力,还有不少倭国和安南国的新军,这来自于叶春秋的策略,各国的新军结为一体,镇国府则得到指挥的全权,如此一来,一部分镇国新军,则是名正言顺地驻扎在了倭国,而倭国的许多新军,也调到青龙来卫戍。
对此,倭国国内倒是欢欣鼓舞,倭国本就是岛国,也没什么练兵的地方,对于倭国国王来说,他眼下最在乎的是维持自己的统治,新军的组建,只不过是他借此维持统治的资本罢了。
而新军混编,对他有很大的好处,表面上看,好像他养了这么多倭国新军,结果部队却送来了青龙,像是给他人做了衣衫,可镇国府新军一旦驻扎在倭国,那么镇国府新军的任务,就是维持倭国国内的稳定,任何大名想要谋反作乱,就必须解决掉这些新军。
可是,曾在倭国有了那么令倭人刻骨铭心的一战之后,谁还有胆敢动镇国府新军呢?那完全可以想象,动了一个毫毛,不啻是对镇国府和天皇宣战,镇国府的水师,很快就会浩浩荡荡地抵达倭国进行报复,更别提,还有忠心于天皇的兵马了。
通过这种方式,倭国的统治者们,已经与镇国府缔结了血盟。
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破釜沉舟
叶春秋治下的军队,军规要求十分严厉,就算是倭国和安南来的新军,在这里也是受着同等的管制。
不同的人,在这新军之中,性子不同,却是最后都被训练成同样的人,至少那一千多倭人,从头到尾都是很吃苦耐劳的,个个指哪打哪,平时也不吭声,至多也就镇国府新军的生员佩戴的是剑,他们死抱着家传的倭刀不肯换,其他的,也就没什么不同了。
他们还有一个很大的特色,汉话说得很溜,而且因为镇国府新军来源复杂,所以官话大抵也是各种口音,可是这些倭人,却很是以学习纯正的官话为荣,因而这官话口音最标准的,反而不是新军生员,而是倭军的武士。
他们爱吃鱼,不过在这里,牛羊肉却吃得多,因此也有抱怨,不过不打紧,有白米饭吃,他们也很愉快。
现在听说他们踊跃着要到最前线去,叶春秋虽是愣了一下,可很快他这敏捷的脑思维就理解了,便道:“他们愿在前线,就让他们在前线吧,各队之间,再检查一遍,不要再有什么疏漏。”
王守仁点头,随即便去下达命令,眼下敌军已近在眼前了,任何的军令是耽误不得的。
穿梭在这壕沟之间,叶春秋的衣角已是布满了灰尘,而此时此刻,在大军之中的巴图蒙克也终于抵达了。
只见乌压压的马队,为他分开了一条道路,他则领着金卫越众而出,接着,他大抵观察了一下地形,身边的拓拔,已是出了鄙夷的冷笑。
“父汗,他们这是找死啊。”
其实巴图蒙克有些意外,心里倒也是松了口气。
看来,叶春秋确实没有什么阴谋,从这里的一切看来,他只是单纯地想在这里决战罢了。
只是,对于镇国新军的厉害,巴图蒙克已有见识,不过若只是三万户部,他未必有一战的信心,而这一次,他所带来的,却是整个鞑靼部的精锐,二十多万铁骑,这个数目无疑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决战吗?
巴图蒙克眯起了眼睛,在他脑海里,冒出了破釜沉舟四个字,他想起这是汉人的一个典故,而现在的新军,恰恰就是想要破釜沉舟了。
他不再多想,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