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你不过是个小小藩王,是绝不可能成为九五之尊,现在却因为我们,才得以成为天子,这是什么,这是从龙之功,这便是大功臣,新皇帝的道统在于维护祖法,也就是说,他的一切合法性,都来源于罢黜新政,那么就算新天子对新政有好感,也断然不会再提及新政半句。
自此之后,新政将成为禁忌,等过了十年、二十年,所有和新政沾边的人,都会成为十恶不赦之徒,会成为奸贼,成为小人,百年、千年之后,他们依旧还会被绑在耻辱柱上,成为天下人,人人唾弃的对象。
而这万民,更令王华所忧虑的,却是地方上的问题,地方上反对的声音如此之大?是不是,今日就算是将杨一清这些人彻底铲除,也极有可能遭致地方上的叛乱?
这是极有可能的,这些人既然已经敢上万民了,也就没有了退路,一群没有退路的人,当得知太子登基,势必会开始害怕起来,他们支持宗子入朝,现在却是太子称帝,谁能保证,太子殿下在未来不会打击报复呢?
叛乱
叛乱的隐患出现了。
本来,若只是杨一清和蒋冕一道抨击新政,还会使王华有所疑虑,在推行新政的问题上,谨慎一些,尽力不过于激进。
可是,当看到这些万民后,一些事情便可以串联到一切了。
细细想来,王华终于现,自己上当了,当初杨一清的中立,某称程度来说,是为了给予了他巨大的信心,使他做了极大的误判,总以为至少在内层面,反对他的,不过只是个新入的蒋冕,这在当时看起来,这样的阻力实在不值一提,自己理应只争朝夕,迅地将新政落实下去才是不失时机。
而有他这个辅大学士镇着,又有杨一清的不作为,从而导致了许多下情,没有人敢反馈到内来,这就使王华的误判更深,以至于到了后来,产生的反噬越加的严重。8
第一千八百零三章:胡搅蛮缠
此时的王华,显然已经面临了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
若是继续坚持,百官离心离德,倒也罢了,读书人反对,这也是罢了,那么地方上的群情汹涌呢?
他忍不住看了一眼朱载垚,朱载垚通红着脸,神色间,显得更加的不安了。
这个少年生在帝皇家,懂得要比同龄人多得多,面对此情此景,内心想必也是愤怒的。
可他终究还是个孩子,虽然已经比绝大多数的同龄人要成熟得多,可并没有遭遇过什么真正的大风大浪。
即便是当初监国的时候,整个朝廷都在他的身边,每一个人都在为他献计献策,而他要做的,不过是从善如流罢了。
杨一清,还有这七八成的大臣,此时表明出来的态度,都给朱载垚的心里投下了一个阴影,一下子,他才意识到,自己所熟知的那个世界,熟知的人,都开始变得陌生起来。
而今,只有王华在勉强支撑,他显然也已经开始动摇了。
硬碰硬吗?后果实在难料,若是硬碰硬,整个朝廷都会分裂,接下来会是什么呢?自然可能引地方的叛乱,甚至还有夺门之变,他很清楚,许多人选择了立场,就已经没得选择了。
那么……这就极有可能将太子殿下,还有张太后和皇后置之死地了,可是……若是妥协呢?
妥协的话,倒是有可能获得苟且偷生,想必太子殿下会被封一个亲王,然后被打去藩地,这当然不是好的结果,却也不是最坏的结果。
经过一番深思,王华禁不住道:“你们既然认为太子若是克继大统,便会动摇国本,却是不知谁来坐这江山,才是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