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垚显得神采飞扬,从御椅上站起,背着手道:“来,给亚父赐坐。”
那侍候在旁的小太监很快就将座椅搬了来,叶春秋倒也不客气,大喇喇地坐下。
此时,朱载垚才提高声音道:“今次朕召诸卿要议的只有一件事,此事,朕早就有所交代,曾说过朝廷有功要赏,有过要罚,这一次亚父对朝廷,对朕,都有着天大的功劳,若没有亚父,朕早已死于乱贼之手,岂有今日,朕而今克继大统,心怀感恩之心,已命内阁拟定出一个恩赏的章程,可是这章程哪,朕看了看,不好!”
他摇头,皱眉的样子,接着道:“立了什么功劳,就给予什么赏赐,这是规矩,总不能因为亚父位极人臣,就不该赐,不该赏了,朕甚为不满意,所以有些话,还是觉得将大家招来,好生和你们议一议为好。”
听朱载垚这说话的口气,倒真有几分居于高位者的气势,只是……
叶春秋这个侍候也终于明白朱载垚为何要让自己入朝了,原来竟是为了这论功行赏的事。
当日朱载垚确实提过赏赐的事,而叶春秋呢,其实也并不是太在乎,所以也早忘了这事,倒是内阁那儿拟定出了章程,报入了宫里,可是朱载垚对这件事却是不同他人的在乎,他看了之后,确实很不满。
这其实可以理解的,内阁的首辅大学士王华乃是叶春秋的泰山呢,可这事儿是他定的,他得避嫌啊,总不能给太多的赏赐,招人话柄吧。
朱载垚看了所有人一眼,接着道:“好吧,今日就议这个,诸公,可有什么想法?王师傅,你先来说。”
王华出班,不免感到有些为难,我是叶春秋的岳父,又是内阁大学士,能怎么说?
他沉吟了片刻,道:“陛下对内阁的章程不满意,这是老臣的疏失,不过老臣以为,鲁王殿下深受皇恩,勤王本是应有之义,而今他已是贵为亲王,实在不宜重赏了。”
朱载垚抿着嘴,久久没有说话,却是看向别处,须臾才道:“爱卿们都是这样想的吗?”
只是,百官默然。
其实近来的一些廷议,百官都不敢出声,其原因估计只有一个,就是怕枪打出头鸟。
朱载垚倒是很满意大家的安静,便笑道:“哎,其实王师傅说的也没有错,可是啊……这一句贵为亲王,不宜重赏,朕还是不认同,亚父乃朕的义父,不立功劳,朕尚且要给他恩赏,怎的现在立了功劳,大家反而忌讳了!”
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闹笑话了
显然,朱载垚虽年少,但是经历了这次变故后,人也渐渐成熟起来了,更别说今儿就是有备而来的,看那些往日最会来事的百官依旧一脸木然,朱载垚反而镇定自若。
此时,朱载垚接着道:“没什么忌讳的,既然你们不敢说,那就朕来说说吧,亚父眼下出关在即,朕几次想要挽留,可亚父非要走不可,哎……朕哪,也就不好继续强留了,朕的心里,有两个父亲,可是这天底下,哪里有做父亲的,给儿子称臣的道理?朕以为……这一次赏,就不赐予什么封地,封什么官儿了,就一条:鲁王叶春秋,与朕情同父子,朕念其大功于朝,依旧请他还鲁国,敕鲁王,位在诸侯王之上,加九锡,准其参拜不名、剑履上殿。”
语出惊人,估计就是形容这种状况的,此言一出,便连原本沉默的百官,顿时也哗然了起来。
所谓的九锡,可不是好玩的啊。
这九锡乃是九种礼器,是天子赐给诸侯的特殊殊荣,分别是车马、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