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清流言官们看到翁叔平竟然看起为他们素来所不喜的报纸来,不由得都是好生奇怪。
“瓶生公怎么也看起这洋人的新闻纸来了?”一位翰林院编修不解的问道。
“这不是洋人的新闻纸,是线描的画报,上面的一些画儿,看着还蛮有趣的,个中不乏名家画作,听说宫里头也看呢。我素来喜爱书画,便买了几张,看个新鲜。”翁叔平笑着答道,“这上面对各地风俗情形多有绘写,图文并茂,很是详尽,也可借此了解一些民情,不无俾益。”
“我记得倭寇侵苔之时,这《点时斋画报》可是画了不少关于苔海之战的画儿,对那林义哲极尽吹捧,是以让他在坊间得了美名。”孙黎辉不以为然的说道。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目录第一百六十五章被人当枪高御史
“此类新闻纸,报导常有不实之处,率意夸饰之处甚多,个中又多绘写洋夷之事,平日里看个新鲜到也罢了,看得多了,恐怕无益有损。”孙黎辉一边观察着翁叔平的脸‘色’,一边接着说道。
“呵呵,不过是几张画纸而已,中不了洋毒便是了。”翁叔平呵呵笑了起来,“再说,洋夷的事情,还得了解一些,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若不然,再遇上事鬼之辈蛊‘惑’圣聪,咱们还得吃亏。”
“瓶生公所言极是,待下官回去后,便也订一份这《点时斋画报》来看看。”孙黎辉听翁叔平说得有理,便也动了心思,点头答道。
当下众人又讨论起给黄树兰请恤典的事来,一位翰林院编修提议先给黄树兰把谥号定下来,众人纷纷表示赞同。
“那林家妖孽尚得了‘文襄’之号,醍方须得在其之上才行!”高弘超当先说道。
“对!高兄所言有理!这一次须得盖过那林家鬼奴才行!”听了高弘超的建议,立刻便有人叫起好来。
“我提议,这一次给醍方的谥号,便叫‘文恪’好了!”又有人接口道。
“文恪,好好!正好压过那林家鬼奴一头!”
听了大家的议论,翁叔平的心里颇不以为然,但有些话,却不好说出口来。
平心而论,以林义哲苔湾逐倭之役的战功,和兴办船政的业绩,“文襄”二字是完全配得上的,所谓“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而黄树兰何德何能,当得起“文恪”二字呢?
所谓“爱民在刑曰恪,道之以政,齐之以法”,他黄树兰哪一样做到了?
若非自己要在李鸿藻‘门’下打进一颗楔子,并借其为马前卒参倒林义哲,他才不会想去结‘交’黄树兰这样的无节‘操’下限之人呢!
翁叔平一边听着大家的讨论,一边随手拿起刚才仆人送来的《点时斋画报》翻看了起来。
这一看不要紧,当他看到画报的第一页题为“蜀道天谴”的画文时,登时为之气结。
上面画的,赫然是黄树兰一家在四川遭断崖活埋的情景!
翁叔平赶紧细看画上的解说词,果然不出所料,说的便是黄树兰一家川中遇难的事,只是因事涉犯罪官员,用词比较谨慎,只说黄家一行人走山路遇上了山崩,全部被活埋,“事后发掘,骨‘肉’皆无人形,情颇惨”,但末了却加了一句饶有玩味的话:“阖府上下无有幸者,不知其曾为何事,‘激’怒上天,以致如此重谴?”个中似有欢欣鼓舞之意。
虽然画上的解说词的恨意并不十分明显,但画中的黄树兰极其父母家人却绘得甚是丑恶,尤其是黄树兰的父亲和妻子,狰狞有如恶鬼一般,绘画者的立场便十分清楚了。
而且更为过分的是,随后的几张画写的都是某人不孝某人犯‘奸’某人害命遭受不同方式的天谴的画,而把黄树兰遭活埋的画放在第一版,用意更是再明显不过了。
翁叔平看着画报,一时间气恨难当,他想要将画报撕碎,但因为怒气填‘胸’,‘胸’中烦闷,手上乏力,竟然连报纸都没有握住。
孙黎辉看到翁叔平手中的报纸掉落在地上,这才发现翁叔平表情的异样,急忙上前将报纸捡了起来。
“瓶生公,您这是……”孙黎辉望着翁叔平,关切的问道。
“你看看这新闻纸吧!”翁叔平用颤抖的声音指着报纸说道,“毁人名节,竟至于斯!”
孙黎辉赶紧拿过报纸看了起来,他只看了一眼,便立时大叫起来。
“这……这简直是诽谤!如此恶言毒画,竟然也能画得出来,刊行于世!”
看到一向沉静的孙黎辉竟然如此失态,刚刚还在热烈讨论黄树兰谥号问题的众清流言官们立刻安静了下来。
“旭晖,出了什么事?”有人问道。
孙黎辉面‘色’‘阴’沉的将手中的《点时斋画报》传给了身边的同僚,让众人传看,不多时,看过了画报的言官无一不愤怒得跳起脚来。
“岂有此理!这还是人话么?”
“非人哉!非人哉!”
“醍方一生清正,不曾想身后竟遭人如此诬陷!”
“这洋人办的新闻纸,果真看不得!”
“大伙儿奏请朝廷,封了这新闻纸!”
众言官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是愤‘激’,高弘超再也忍耐不住,大叫起来:“我这便去砸了那贼报馆!”他说完,便大步的去了。
翁叔平这时已然回过气来,猛然听得高弘超说要砸报馆,不由得一愣,正要喊人叫住他,但一转念,便又打消了叫他的念头。
“瓶生公,这报馆如此毁人名节,蛊‘惑’人心,为害极大,莫不如奏请朝廷封禁。”孙黎辉对翁叔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