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实力,也不过仅有“富士山”、“雷电丸”等几艘旧式军舰,根本无力对抗乾国海军!
日本四面环海,自古便重视海军的作用,但自从“无冕天皇”山县有朋掌握军权后,一直排在陆军前面的海军便丧失了原来的地位,“海陆军”变成了“陆海军”,而自海军卿一职空缺后,丧失了具有领导权的主官,彻底沦为陆军的附庸,海军的日常训练和军纪从此日渐废弛,甚至许多军舰连日常的维护保养都经常应付了事。
而不重视海军的恶果,在苔湾之役中已经彻底的表现了出来……
拥有亚洲独一无二的两艘铁甲舰的日本海军,面对腐朽的大乾帝国几年之内刚刚惨淡经营建立的一支仅由巡洋舰和炮舰组成的蒸汽舰队,竟然会全军覆没!
虽然他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两次海战的详情,但面对这样悲惨的事实,他从内心深处,还是不愿意相信!
他知道,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海军,虽然比起西方国家的海军来,可以说不值一提,但面对亚洲大陆上那个腐朽没落的邻居,却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他原来的设想,是苔湾之役,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海军保护陆军撤回日本本土,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海陆军竟然全部被乾国军队消灭!
“国与国之争,真的不能冒险啊!……”伊藤博文自言自语的说道。
现在的他,对当初没有阻止甚至纵容了山县有朋和西乡从道的军事冒险的行为,感到无比的懊悔。
“伊藤君。”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伊藤博文背后响起,也成功了唤醒了仍处于冥思中的伊藤博文。
“西园寺君。”伊藤博文转过头,目光落到了身后的西园寺公望身上。
“时间还早,西园寺君为什么不多睡一会儿?”伊藤博文转过头,身体前倾,倚在了“摄津”号的船舷栏杆上,有些怅然的望向大海。
西园寺公望苦笑了一声,“睡不着啊!只好出来走走。”
“噢。”伊藤博文叹息了一声,没有说话。
“南洲先生还是不肯出山。”西园寺公望看着远处的海面,说道,“当此国难之时,正该摒弃前嫌,我原以为以他的‘性’格,是会立刻答应的……”
“南洲先生是个直爽的人,他不愿意出山,是因为甲东先生的缘故。”伊藤博文道,“毕竟他们原来是好朋友,现在却成了水火不容的政敌,哪怕出山,在国事见解上多有抵触,做起事来互相掣肘,反而于国家不利,是以才没有答应。”
伊藤博文回想起大久保利通曾经和西乡隆盛共同经历的峥嵘岁月,禁不住感慨万端。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目录第二百三十九章长州派舰长
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在青年时期就结为好友,跟当时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他们一直在寻找勤王救国同时也实现自身价值的道路。那时萨摩藩刚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明主,就是被誉为“当世三百诸侯世子中无人能比”的岛津齐彬。岛津齐彬在藩中锐意改革,对各方面都进行近代化的建设,同时广募人才。西乡隆盛很得岛津齐彬的赏识,成为他的手下爱将。岛津齐彬常称赞西乡隆盛“此人乃萨摩之宝”,但岛津齐彬不久去世,他倡导的“公武合体”(天皇与幕府权力合一)的运动也半途而废。西乡隆盛先被流放,后来他被赦免召回萨摩藩,则多亏了大久保利通的力量。大久保利通那时已成为藩中重要谋臣,在大久保利通的影响下,新任藩主派遣西乡隆盛进京利用以前的声望继续进行“公武合体”。此时的藩主也同样准备像岛津齐彬一样率兵入京勤王。但是,西乡隆盛这次追求的事业与以前已有所不同,结果藩主大怒。大久保利通得知此事,揣测藩主必不会轻饶西乡隆盛,但他又不能抛弃西乡隆盛,忠义二字之间,实难取舍,就提出与西乡隆盛互刺同死,然而此时的西乡隆盛“正思将以有所为也”,不愿让好友和自己一同送命(同样的事已经发生了一次,估计是西乡隆盛觉得身上已经担着月照和尚的那份儿寄托,再添上条大久保利通的命,实在担不起)。于是西乡隆盛请大久保利通在藩主面前为自己求情,自己也做出反省的样子,因而得以逃脱严厉的惩罚,再次被流放到小岛。
在倒幕战争胜利后,功成身退的西乡隆盛没有在新政fu中任职,而是带了一部分亲信回到鹿儿岛,推进藩政改革。后来是大久保利通亲到鹿儿岛,请西乡隆盛出山,西乡隆盛与大久保等维新人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消除封建割据,建立中央集权,发布“废藩置县”令,取消了土地买卖禁令,制定新的军制(从平民中挑选招募政fu军,而由旧武士组成近卫军)。当时西乡隆盛身兼陆军大将,近卫都督,参议三职,对明治政fu的军政改革都有突出贡献,同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一起被誉为“维新三杰”。这个时候,可以是说是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关系最好的时候。
而二人的‘交’恶,则始自于大久保利通反对西乡隆盛以武士急进“征韩”的坚持。西乡隆盛的急进“征韩论”在朝议中的失败,让他愤而出走。西乡隆盛的辞职和出走在当时是件震惊朝野的大事,甚至被称为“明治六年zhèng • biàn”,而后不久,为日本奠定法制基础、曾身为大法官、司法卿、因西乡隆盛的“征韩论”未被采纳、也因自己的一些法制理念未获接受而与西乡隆盛一起下野的江藤新平,在九州岛的佐贺3000士族的拥戴下,起而反叛,然而旋即被大久保利通迅速镇压,并以极刑枭首示众,是为“佐贺之‘乱’”。西乡隆盛虽然没有响应江藤新平的反叛,但却更加的引起了明治政fu的猜忌。而大久保利通对于江藤新平的断然枭首,其实也有震摄西乡隆盛的意思,而以西乡隆盛之聪明,是不可能看不出来的。
二人正相对默然,“摄津”号的舰长坪井航三大尉走了过来。
“东京湾就要到了么?坪井君?”伊藤博文看到远方出现的海岸,问道。
“是的,大臣阁下。”坪井航三大尉答道。
伊藤博文看了看这位相貌朴实的海军军官,‘露’出了一个感谢的笑容。
在见到“摄津”舰上的水兵们忙碌的进行勤务工作的那一刻,伊藤博文对这位曾留学美国的海军军官已是大起好感——虽然他指挥的这艘排水量仅有920吨的旧式炮舰现在已经老旧不堪,而1868年就已服役的“摄津”号却还保持着轮机和火炮均完好可用的良好舰况。
这当中的原因,除了舰长个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外,似乎也找不到更好的解释了。
坪井航三于日本天保十四年生于周防国三田尻(现属山口县)。父亲是医生原显道,他是家里的次子,后来成为了藩医坪井信道的养子。20岁时坪井航三便乘坐“庚申丸”参加了对抗西洋四国联军炮击下关的战争,是年加入了长州海军部队,元治二年学习英文和航海,戊辰战争中负责从濑户内海运送部队。明治四年升海军大尉,在美国远东舰队旗舰“科罗拉多”号上学习,因为表现出‘色’,经舰队司令约翰·罗杰斯少将的推荐,进入了哥伦比亚特区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学习海军技术。明治七年年初回国后担任了“摄津”舰的舰长。
因为坪井航三是长州藩出身,是以虽然能力出众,但却在由萨摩派控制的海军当中很受敌视,是以在前次出兵苔湾的战斗中,他和他指挥的“摄津”舰被排除在外,侥幸躲过了一劫。
现在的他,已然是日本海军国内所剩不多的优秀海军军官了。
“坪井君,对于海军在苔湾的作战,你都了解了吗?”伊藤博文一直想要‘弄’清楚日本这一次失败的原因,这时见到坪井航三,便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