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装太实了!减点,减点!”
“嗐,没事噻,书生老爷,不妨事的,我们苦力人,吃的就是这口饭,这有啥沉的噻?能挑动的!”
“哎,这——不是——其实不着急——”
“山阴晋阳县哟——百十里李家庄哟——”
“再来一铲子,上肩走了!”
“桂姐生得好哟——十人九拈爱哟——”
“都到这边来!到这船来——这一滩的碎石子好,说不得一担能多卖几个子儿!”
天气已逐渐要冷下来了,若是以往,川江的航运也随之进入低潮,尤其是这几年来,纤夫不断南下,少人拉纤,在冬季枯水期,航运几乎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江滩两岸当然也就人迹罕至了,便是卖茶的摊子,也是收歇了寻别的买卖去。
可这个冬天却不同以往,眼看着水位已经落到了极下方,把石梁都快全露出来了,崆岭滩两岸,却依旧是人声鼎沸,随处可见穿着单衣,垫着海绵肩垫的苦力,把着两个担子,穿着雨鞋跋涉过浅水滩,把碎石子倒入下方丰水处的船舱里,接过筹码,又返回去再挑一担,口中还高声喊着川江号子,“出了一个桂姐女——生得好人样!”
这是川江号子中,广为流传的《桂姐捎书》,当然喽,一帮人扯着破锣嗓子,高低不一地喊着,听起来是不算是太入耳,但不要小看这种劳动号子,在拉纤时,它能组织纤夫一起发力,协调脚步,在这样人挨着人的运输队伍之中,它也能起到协调迈步,避免冲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