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裳微微点了下头对秦震解释道:“秦皇岛原本并不叫秦皇岛,而是叫秦皇山。秦皇山的由来很简单,是因为秦始皇来到了这座山,下马的时候留下了他的脚印,所以山就被称作秦皇山了。在那个时期,可没有河北省,更没有什么临海城市。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从山变成了岛;又从岛变成了市。”
秦震听的已经处于了一种发懵的状态,老顾和姜旗更是干脆闭口沉默,不发表任何意见。
对老顾来说,反正也是根本就无法理解的事情,何必非得强迫自己弄明白它?他可没有秦震那么病态,凡事不弄清楚了就浑身难受。老顾的心里非常跟明镜儿似的,就算他现在弄不明白,很快也会明白了的。因为他们几个是注定要前往那碣石的。
羽东这时走到了石刻的背后,声音稍有些兴奋的轻声说道:“这里果然还有字……”
大家一听,连忙都随羽东转到了石刻的背面处。手电光所照之处,是洋洋洒洒的一整面石刻文字。
这一次,那些古老的小篆紧密排列,似乎不像是铭文,更像是叙事。不过也因为笔画过于精致细微,所以也导致了字迹模糊的更加严重,没有前面的铭文那么容易辨认了。
因为字体实在是太小了,哪怕石碑上的一小块损毁或裂痕,都能模糊了一大片的文字。这样,他们看到的内容也就只能是断断续续的了。一部分靠辨认,一部分靠猜测和联想。
经过羽东和墨裳两个人反复的推敲研究,最后他们终于大概的弄明白了这上面的通篇长论到底写的是些什么。
在那断断续续的文字中,隐约可以辨认出一些主要的词汇,比如“安期生”“三神山”“祖洲”“丱(音:惯)兮城”“妫(音:归)州”“王鄞(音:银)”“东海石桥”等等这些他们大家或熟悉、或陌生的词句……
其中还不乏夹杂着九鼎和碣石的只言片语。
也幸亏是墨裳对河北省太了解了,关于这片土地上的古今变化,墨裳可谓是无所不知。所以在墨裳和羽东共同努力研究推敲了三个多小时以后,他们终于得到了一个完整恢弘的神话故事,以及一个惊人的发现和结论。
在那些断断续续的词句中,讲述的正是秦始皇为何东巡,如何求仙,以及求仙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件转折,还有……那碣石和九鼎至关重要的一些秘密。
虽然他们大家不理解始皇帝为何要把这些都铭刻下来,但是这石刻上却真实的记载着关于秦始皇的大部分神异传说。
古人铭文,言语简练。往往四个字就能概括出一大段深远的故事。所以在这两位博物君子的细致分析下,才娓娓道来了那一段关于秦始皇,最神幻迷离的传说故事。
当然,一切都要从始皇东巡开始说起。
要说真正令秦始皇顿感生命可贵的人,还得是那“图穷匕见”的荆轲。正是因为荆轲刺秦的那一瞬间,才将秦始皇推到了死亡线上的恐惧震颤之中。
在那一刻,这位千古一帝深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和脆弱,他觉得非常有必要要牢牢的把握生命!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可以遂愿;才可以将大秦江山从始皇开始,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于是,秦始皇就此开始迷恋上了那些仙山、仙人、长生不老的传说。
关于三神山的传说,也就这样从海上传到了秦始皇的耳朵里。那三座山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