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对他们的评价有误,他们完全不像早上那般安静乖巧,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疯玩了,尤其还有一只异常可爱的小狗跟在一旁摇尾巴,李文差点招架不住,郑览一会对他说“老师,我想搭一个长长桥”,一会又对他说“老师,说故事”,而郑揽月比较喜欢写字,等李文给郑览搭了一座桥再去看郑揽月,她的身上到处是墨汁,原因是雪团跳到了桌子上,打翻了砚台。
经过几天相处,李文渐渐掌握了诀窍,把姐弟俩收拾得服服帖帖的,楚歌都能明显感觉到他们懂事了许多,于是对李文越发的放心。
这期间,齐王妃上官嫣然来过一次,带来了皇宫里的一些消息,据说突厥使者希望皇帝能够派兵把回纥部侵占的草场夺回来,皇帝已决定派齐王前去,和宣威将军一起办这件事,继而又任命赵王去江南调查私盐贩卖之事,务必把参与贩卖私盐的人员名单交上来。
这两件事情还没正式下旨,估计等到元宵过后就会有旨意下来。但有部分大臣已经得知了此事,各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但他们议论得最多的还是皇帝此举恐怕是借机考验两位王爷的能力,若是哪位王爷办得好了,太子之位,大概也就快浮出水面了。
所以有些大臣蠢蠢欲动,正纠结着该如何站队,更多的是保持中立观望的态度。
上官嫣然告诉楚歌这件事,言语中有些不满皇帝的偏心,与回纥抢草场,肯定会动刀动枪,刀剑不长眼,要是宋煦有个三长两短的,她在京城也寝食难安。再看去江南查案,显然没有什么危险可言,皇帝却把这份闲差给赵王去做,定然是皇后的缘故。
楚歌反而不这么想,派宋煦去源州那边固然凶险,可有龚壮在,胜算还是很大的。而江南的私盐案,这里面牵扯的人肯定很多,到时候赵王会不会借此捞一把还是铁面无私秉公办案,这就难说了,一个弄不好,赵王可能也会被拉下水。因此看似赵王得了便宜,其实还是齐王占了便宜。
楚歌给上官嫣然分析了其中的利弊之后,上官嫣然果然放心不少。
上官嫣然还带来的第二个消息则是跟宋歆歆有关的,据说宋歆歆知道皇帝要把她许给宣威将军后,直接跟皇帝闹绝食,表明她死也不会嫁给宣威将军这个粗人的。
此事闹得整个皇宫人尽皆知,要不是皇帝下令不给宫人乱嚼舌根,估计现在全京城的人都该知道了。
皇后去劝过朝月公主,结果被朝月公主身边的宫女花颜直接“请”了出去,气得皇后直接去皇帝那儿告状,皇帝直接给朝月公主下了禁足令。而玉妃也得了一个管教不力的罪名,皇帝不准宫人在他面前提及跟仪和殿相关的事情。
虽皇帝表现出了对仪和殿的不满,可皇宫里为朝月公主准备出嫁事宜却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看来此事是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婚期估计就定在朝月公主及笄后的第二天,也就是二月初一。
就是不知道朝月公主大婚那天,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说完这两件事,上官嫣然心中的抑郁散去了不少,然后她听说楚歌为郑览郑揽月请来了一位老师,感到很好奇,便想去看看姐弟俩上课的情景。
因为上官嫣然是下午来的,楚歌带上官嫣然过去之前先给她打了预防针,所以当上官嫣然看到姐弟俩和一位长着娃娃脸的年轻男子并一只小狗玩在一块儿的时候,还是瞪大了眼睛。
“公主,那位老师就是这样上课的吗?”
楚歌笑笑:“览儿月儿只是早上识字,下午就让他们玩,当然有时候李文也会教他们习字,现在他们认识了许多字呢。”
上官嫣然吃惊也属于正常,京城里的达官贵族给孩子请老师,哪个不希望子女能成才,因此即使是启蒙老师,也会对学生很严格,断然不会像博姬公主这样随意让孩子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