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怡。陈毅古今中外,引证历史,分析现实,抓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这个核心,从战略战役战术技术战勤等各方面论证了máo • zé • dōng军事思想的学习和
运用的伟大意义。如此着重地提出“máo • zhǔ • xí的军事思想”、“máo • zhǔ • xí的军事学”、“máo • zhǔ • xí有关战争理论的问题”,并给予比较系统的阐述,当时是不多见的。
陈毅此后所作的报告都是有关华东野战军自卫战争一年来的情况。陈毅报告中总结得最好的是在战争初期如何“抛出空间,换取时间”,执行诱敌
深入,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方针。他的论点是唯物辩证的。既要反对保守地方不愿集中的地方主义,又要反对不顾地方坚持的高
度集中主义。在集中的进度与程度上,也是既不集中过晚过少,又不宜集中过早过多,要做到兼顾主力歼敌与地方坚持。对于解放区的城市,则是既反
对拼命死守,又反对不战就逃,以利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并掩护地方撤退和主力集中。在过分性急要求决战的问题上,则既强调战争的长期性,反对
拼命主义的决战,又强调每次歼灭战都是部分的决战。执行此方针最要反对的是逃跑主义,因为逃跑主义者还有理论:蒋占区不能坚持,蒋介石比日军
有社会基础。所以陈毅与华东领导者们既从行政上阻止逃跑,组织和督促撤逃者回原地坚持斗争,又分析了fǎn • dòng派在共产党的斗争揭露与自身的横行暴
虐之下已失去了包括大部分地主富农在内的民心。对máo • zé • dōng的歼灭战战略方针的运用执行能作如此全面的分析,只有陈毅、粟裕这样的负战争重任的实
践家和战略家才能做到。
此外,陈毅在他的几个报告中有3个很值得注意的要点:一是战役组织实施中采取以强劲主力对敌重兵集团实行纵深楔入,分割
包围,并钻隙挖心,打掉其指挥部的战法;二是指出我军战略的先进与战术技术的落后;三是反复强调既要支援战争又要爱护民力,要科学地组织后勤工作。这
在山东作战时陈毅就已有联系战略全局的讲话。此次在邯郸,他从薄一波和地方干部那里更多地了解到华北解放区的沉重负担,因而每次报告都要讲到。
这样豪情激越,纵目中华的陈毅,还能有所疑虑吗?陈毅1947年一路北上,所见所闻所遇是不能不令人惊动的,以至他在1948年元旦到晋绥,觉得
有必要把使他惊动和警惕的情况和问题用电报告诉粟裕、陈士集、唐亮,以
免犯右倾的错误。(在华东,有人爱在背后告陈毅的状)这就是1948年1月陈毅“对华野部队(粟陈唐)整党的建议”。“建议”中说:“??土地
会议后整党放在第一位。整党以来短短的二三个月很快发现在我各级党委内纯良分子甚少,一般为地主富农分子所窃据,或直接间接为地主富农所掌握,
至少是地主富农思想处于统治地位。在晋冀鲁豫??一般估计该区50万党员至少20万应清洗。”
陈毅1月的“建议”,显然是受到了当时的一些地区“搬石头”的影响,因而提出的建议就过分强调出身成份,过分强调“组织解决和纪律制裁”。陈、粟部队
1948年1、2月份的“贫雇农当家”等过“左”的做法,和陈毅这份“建议”不会没有关系。这和1948年4月华野一兵团高干会议反军阀主
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会对各种不良倾向作了严格批判,但没有伤一个人,没有处分一个同志”(陈毅总结),恰好成为鲜明的对照。而陈毅4
月主持高干会议之所以和1月判然不同,正是1948年1月上旬到了杨家沟,受到了中央十二月会议反“左”的启迪,并与máo • zé • dōng、周恩来一起“评衡左
右费思量”的结果。
陈毅一路的生活也不自在。在雁门关虽有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周士第带一个团前来迎接,但这还是在“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时候,广大地方干部正在被“搬石头”。
1948年6月陈毅在宝丰向中原干部传达时回忆说:“有些地方土改整党过左,几个县政府被解散,县长县书记都押起来,以致有几
个县饭都吃不到。因为县政府揭了底,打垮了,没有人负责。”“今天是贫雇(农)当权,成立主席团时,选出了一个火夫,一个马夫,一个奶妈。那
些部长、厅长、委员、科长都傻了眼。会场里贴着‘贫农席’、‘雇农席’、
‘王八旦席’,入会场时,贫农入贫农席,雇农人雇农席,有些人既非贫农,又非雇农,无处去坐,他们就讲‘你为什么不坐,你们还客气,要整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