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工商业问题座谈会的报告中写道:“组织工商界代表人物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并同他们进行充分协商,就是将阶级斗争引
向公开、合法的斗争。只有积极地领寻和掌握这种公开、合法的斗争并适当处理他们的合理要求,批判他们的不合理要求,才有利于制止和堵塞各种隐
蔽、非法的斗争,并克服他们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反抗与破坏。”这一经验的取得无疑对全国社会主义改造和阶级关系处理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在批示
中说:“这是一个正确运用政协这一统一战线组织来处理国内阶级关系的范例。”
1955年3、4月陈毅主要的任务是外事,陪同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亚非会议,这在下一章《外交风云》中将系统地叙述。但这里先提一件“内事”:
筹备出国时,周恩来突发急性阑尾炎,住进北京医院,政治局即在北京医院开紧急会议,批准进行手术。3月15日晨,dèng • xiǎo • píng通知:因周恩来刚刚动了
手术,决定他不出席中共中央将于3月21日召开的全国代表会议,如4月中旬不能出席亚非会议,拟由陈毅率团出席。陈毅痛感“中枢负责人健康关系
甚大,替人最难,并急切难于接手”。陈毅为此极其认真地作了一番准备,为他后来在万隆做周恩来的主要助手打好了基础。
从印度尼西亚回来以后,5月10日,周恩来召集陈云、xí • zhòng • xūn和陈毅3位副总理再次研究分工问题,确定陈毅分管国务院第一、第二办公室、民族
事务和科学卫生工作。
对于科学,陈毅是深知其重要性的。他十五、六岁的时候,曾经是“科学救国”的信奉者。后来接受了革命理论,知道了救国须主要靠革命,但要
使祖国富强,科学还是极重要的工作。尤其是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科学的作用更加伟大。陈毅曾大声疾呼:“我们过去要有一支军队,现在搞建设需要科学研究。”
一到国务院,他就分管科学院和科学技术。在军内,他也受命兼管国防科学技术。1955年9月27日,他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陈毅
元帅当时要关心的正是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改进人民解放军的装备和战术技术。1955年国庆节,陈毅和老帅们一起,穿上元帅礼服佩带一级八一勋章、
一级dú • lì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登上天安门城楼。陆海空军的方阵和百万群众的海洋使党政军领导人十分激动。máo • zé • dōng感叹:这一事实证明中国人民
已完成组织起来的任务,今后的任务是如何把自己装备起来。陈毅大有同感。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máo • zhǔ • xí“此一概括,甚为正确,工业农业的发展,
社会主义工业化,即解决装备之唯一途径。”
他对科学技术的关心正是为了“装备”中国人民和军队。他对原子能的研究和开发特别重视,积极着手从和平利用原子能,建造原子反应堆做起,
从科研、选矿到基础设施的建设,都付出了大量心血,这为后来yuán • zǐ • dàn、氢弹的研究制造,为核反应堆、核电站的建设,都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1956年2月,陈毅就任全国科学规划委员会主任,李富春、郭沫若、薄一波、李四光为副主任。这是党内领导科学研究的最高机构,受到中共中央
的特殊关怀,有事可以直接向máo • zé • dōng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请示报告。
科学规划委员会在这个阶段着手抓科研机构、科研队伍的建设和全国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编制工作。这部40万字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