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只看到美国的力量呢?”
接着,几位外国记者先后提出有关中印边界争端、印巴冲突、中国与联帮德国贸易关系,以及同发展中国家分享核知识等问题,陈毅择其要点,明
确畅快,一一作了回答。
李宗仁先生刚刚回国,并举行过记者招待会,这次日本记者又向陈毅提出了关于国共合作可能性的问题,陈毅回答得简短而又意味深长:“新中国
就是以共产党为首的,包括8个民主党派合作的局面。我们欢迎李宗仁先生参加这个合作,我们也欢迎蒋介石、蒋经国能象李宗仁先生这样参加这个合
作,欢迎tái • wān省和tái • wān的任何个人和集团回到祖国的怀抱,参加这个合作。”日本记者又问到中国发展核武器的情况。陈毅深知受过yuán • zǐ • dàn之害的日
本人民对核武器问题极为敏感关注,因此再一次阐明:“中国保证任何时候
不首先使用yuán • zǐ • dàn。我们的核武器只用于防御。”陈毅以激昂慷慨的语调,一一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国际问
题,坦率地表明了中国人民不怕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压迫、挑衅、进攻的坚强决心。这位曾统兵百万、横扫千军的元帅外交家说出了中国军民有充
分把握粉碎一切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在外交场合讲得如此铿锵、如此透明,是古今中外所罕见的,这就给记者们显示了人民中国坚强无畏,豪迈乐观的
形象。展望未来国际局势的发展,陈毅充满信心地预言:“世界真正变为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的大家庭的美好前景,一定要到来!”这是1965
年的国庆,新中国已满16岁,陈毅自1954年那个天安门之夜起,参加外交工作也已11
年了,如果说当年受任之初他曾有过“绠短汲深之惧”的话,那么现在他面对这剧烈动荡的世界,已抱着更豪迈、自信的乐观态度。1962年1
月,他在报上看了一篇介绍驯鹰人如何迫使雄鹰在半饥半饱之间生存,最终听从使唤,并失去宝贵自由的文章,颇有感慨,曾写了《驯鹰词》以咏其志:
若乃真雄鹰,展翅冲霄汉。翱翔于太空,嬉游于海甸。
不恋投来食,安能受羁绊?雄鹰当如此,人生当如此,国家更当如此!
第十四章最后的军礼历史是严峻的,历史又是公正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在“文
化大革命”中,陈毅以其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向党和人民致了最后的军礼。
第一节“乾纲独断”和坚守岗位
1966年6月1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放了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人点名攻击中共北大党委的一张大字报的全文,陈毅很感意外,连夜去询问
周恩来。5天前,周恩来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决定,曾派人去北大批评了贴大字报的聂元梓等人。周恩来现在却告诉陈毅:他刚才接到康生电话,说:
máo • zé • dōng主席赞成这张大字报,并亲自决定今晚由中央台播放全国。
陈毅惊讶,一时语塞。似这样令人震惊的意外之举,近几个月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4月中旬,陈毅夫妇陪同刘少奇和夫人出访后回到昆明,中央发来急电:速至杭州开会。陈毅走进会场,才知是批判彭真主持制定的“二月提纲”。
时隔半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二月提纲”突然定性为“反党纲领”,彭真因“反党错误”被撤职后隔离审查。
5月16日,通过由máo • zé • dōng主持制定的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
2天后,中央文化革命领导小组(简称中央文革)成立。组长陈泊达带领工作组,夺了《人民日报》社党委的领导权,为其制造舆论扫清道路。
这些事,不仅是政治局委员陈毅事先毫无所知,在京主持政治局工作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有的事先也不知道。今天的事,身为中共中央副主席
的周恩来又是事后才知道的。这种完全违背集体领导原则的异常举动,怎么不令陈毅震惊和担忧!
6月初,《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聂元梓的大字报,并发表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等社论。这一来,北京几十所大学,几百所中学都闹开了。外
交部下属的外语学院等几所大学当然也不例外。上街的学生乱哄哄,阻碍正常外交活动的情况屡有发生。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冲击,陈毅态度鲜明:对反修防修的“文化大革命”是拥护的,积极进行的,但如此冲垮党
委领导,乱揪乱斗,造成社会混乱,他有不同意见。陈毅得到了máo • zé • dōng批准派工作组的消息后,当晚召集国务院外办中共党组会议,具体商定工作组成
员名单,向外交系统迅速派出8个工作组。
然而,工作组进驻各外事系统不到一周,各单位造反派贴满了轰赶工作组的大字报,仿佛有人统一布置的一样。
陈毅每天听取各个工作组汇报,不断提醒大家:“工作组是中央决定派的,我是投的赞成票。你们一定要挺住,坚信党中央的领导。”“中央的八
条规定,一定要坚决贯彻落实!”
1966年6、7月,全国大乱,中共各级党委受冲击,大半冲垮或处于瘫痪状况。外交部党委在陈毅主持下,始终行使着领导权。机关干部坚持工作
岗位,业余时间搞运动,保证了国家外事活动的顺利进行。
然而,在中央文革的煽动下,外事口所辖大专院校的学生冲垮校党委、哄赶工作组,并计划在北京召开的亚非作家紧急会议上“揪走资派”,以造成国际影响。
对文革小组幕后挑唆学生企图制造国际事端的阴谋活动,陈毅非常恼火,在刘少奇主持的中央碰头会上,他义正辞严地进行斗争:“既然中央把
召集这次大会的任务交给我,我就不怕负这个责任!谁要冲击大会,就是现行fǎn • gé • mìng,我陈毅绝不会客气的!”并在周恩来的布置下,采取了有力的预
防措施,保证了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在京顺利地举行。
运动发展到7月中旬,政治局内关于工作组问题的争论,以刘少奇、dèng • xiǎo • píng等为一方,以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顾问康生为另一方,日趋剧烈、尖
锐。争论的焦点是:“文化大革命”运动究竟要不要坚持党的领导。
大约在7月16日晚间的政治局会上,双方都拍了桌子。陈毅支持工作组,愤起辩驳。陈伯达大骂陈毅派往对外文委的工作组是全国最坏的工作组。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