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当官远走高飞,父亲必然留在家里侍奉,而长子从来没有分家的道理,稍有常识的族长都不会答应,父亲也可以带着母亲远飞高飞,那意味着丢掉偏心的父母,还丢掉熟悉的环境,幼年到大的知己,经营半生的家庭。
在这样的朝代相当于一次剜心换命的变故。
她的父亲努力读书刻苦读书,也想过做官离家,可是随着二叔的得官,自祖父母起心满意足,带头冷嘲热讽,说家里有了一个得风水的,难道你要抢你弟弟风水?
祖宗积德到今天,风水就积攒那么多,谁先得就是谁的,抢也得。
在这样的朝代,科举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家里有个儿子做官,骄傲、蛮横、眼睛朝天等等都会出现,从此眼里只有那一个做官的儿子,其余儿女皆是泥土的事情,也存在。
但是像丁氏祖父母做的这么难看,丁氏直到今天没再遇到第二家,当然她不是府尹,如果丁氏身兼全国各处的府尹,会发现拜高踩低层出不穷。
爹娘渐渐没了精气神,常年一副木讷相,随时准备挨骂的那种,丁氏在家里也备受压抑,婶娘让她代替入宫,丁氏当时觉得不对,入宫这么好,为什么你女儿不入宫呢?
可是无力反驳。
哀其不争这话说起来简单,要知道在别人眼里简单的事情,当事人可能需要拿身家来争。
丁氏的爹娘见到父母亲跪下时,顺理成章的跟上。
丁氏红了眼圈看看唱礼的人,她嫁给锦城郡王时,郡王府刚建不久,一应人手都由丁氏挑选使用,在这正厅人虽然多,可全是她信得过的人。
有人可能又要说,既然能把持郡王府,为什么受制金侧妃?
这不是敬重她的婆婆金太妃,向金侧妃一让再让,锦国郡王也出于孝敬母亲而变了心。
丁氏此时压制娘家长辈,用的是“国法大过一切”,那么郡王与她夫妻之间也是国法大过一切,金侧妃若不是仗着锦国郡王,也不敢为难丁氏母女。
有人可能又要说,既然把持郡王府,为什么不把金侧妃早早干掉?
这种动不动就害人的事情,不是人的正常思维!而且丁氏害了金侧妃,万一追查出来是她主使,她膝下的永益县主过了年也只五岁,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