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我和渣爹争天下> 第206章 第206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6章 第206章(1 / 2)

几天之后,这些江南土人们被送上一艘船。这明显是刚刚做出来的大战船,崭新崭新的。

当这些人看到船里放着的兵器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变得尤其的精彩。

那些年轻人是兴奋的模样,看到兵器的时候忍不住睁大了眼睛,双手动了一下,想要去摸一摸,但是顾及着身份和兵器旁边站着的那些彪形大汉,忍了下来。

与那些年轻人的兴奋不同,这几个老人家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惧怕。

随船一同前往江南的官员看着他们的表现,心里面就免不了有了一种好奇。为什么他们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呢?

等到船上的人各司其职,大船开动,从大江往出海口划动的时候。船上的官员就问其中一个老人。

“老人家,是不是没有见过这样锋利的兵器?不要紧,往后这些都是你们的了。”

这个老人家面色悲哀,脸上的畏惧是怎么都掩饰不下去的。

“大人,不是我们没见过兵器。而是见过,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所以心中害怕。一旦刀戈四起,哪里还有我们这些小民的安生日子。寨子里面的男人要成群结队的死在战场上。这是不祥的东西!”

说完立即痛哭了起来。

这位官员尚且年轻,而且满脑子建功立业,完全体会不了老年人的心情。看到老人家这个样子就有几分不悦。

“老人家,有了这个东西才能保护你们寨子。你这样哭哭啼啼怕是有些不妥。再说了,除了拿兵器保卫你们自己之外,你还有别的路子可走吗?你要知道你们在江南想要弄到这些东西是千难万难。等到将来我们江北的神兵一到,你们理应外合,陛下自然不会亏待你们。”

老人家捂着脸,整个人木愣愣的。

官员就有些不高兴,“你这是什么意思?你要是不想要这会儿说一声,我们送回去还来得及。”

听着这个官员的口气已经危险了起来,老人家赶快把脸上的泪痕擦干净。

“唉,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只希望到时候你们神兵一到我们能享得太平。”

官员这个时候才高兴了起来:“那是自然,往后就是安乐日子了,天下百姓共享太平。”

大船一路顺流到了出海口,紧接着挂上风帆又向着江南海岸线游去。

当时在大江上的时候看向江北,江北已经进入了秋季,一副萧瑟秋景。到了江南,从船上向岸上看去还有一些绿意,气候也比较暖和,船上的人啧啧称奇。

经过这一路航行,江南土人们也把兵器的事儿放下。因为归乡心切,江南就在眼前,这一些人里面的年轻人看了看船舱里面放着的兵器,自认为找到了解决办法,于是就变得欢乐了起来,和船上的这些官兵们有说有笑。

他们就向这些官兵说到了秋季,江南百姓,特别是他们这些土人们都是要谢神的。很欢乐的邀请这些官兵一块儿跟着他们去山里面谢神。

江南江北拜的神不一样,江南那里,他们当地的土人拜的是当年春秋战国时楚人崇拜的神祗。而江南的那些富人们,因为他们祖上大部分是衣冠南渡时北方的门阀世家,所以对礼佛敬道更有兴趣一些。

如今的江北乱七八糟的信仰通通靠后,也不算是靠后,当初秋叶为了在长生老母面前显示出自己的不凡,编撰了一套神仙家谱。融合了佛道两家,把长生老母的地位摆的非常高,更是凌驾于佛道两家之上,所以老母庙更是满地开花。

秋叶一直避免神权凌驾于君权之上,所以在不断削弱宗教的影响。秋叶对于老母非常感激,也非常崇拜。但是秋叶不想让老母的影响对将来的朝廷有着超乎寻常的作用。

关于这一点,秋叶每年带着明珠祭祀老母的时候,都会对女儿讲的非常明白。

秋叶曾经告诫过明珠,要将长生老母当成祖宗来祭祀,而不是当成教主来崇拜。

关于长生老母,秋叶虽然不知道她老人家的身世以及前半生的经历。但是在修史的时候,秋叶曾经跟编撰史书的官员特意强调过。要对长生老母以君王来记载。而秋叶会在自己死后让明珠来追封长生老母为帝,要求以后历代君王要严格控制宗教。

所以在江北,对于宗教的管控特别严格。在开国至今的这几年里,秋叶已经对大小寺庙和村口私立的神位梳理过好几遍了。

所以江北可以因为秋天大家丰收了请戏班子连唱几场大戏。却不能为了给某个神庆寿诞而排一场庙会。

所以当江南的土人说江南这个时候该祭祀某神的时候,江北的这一些将士们都有些好奇。

好几个人说等到上岸了之后一定要去见识见识。

宗教的问题也让富贵有了一种想吐血的感觉。可是和胶囊的这些官员以及门阀势力比较起来,那真的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算个事儿。

关于江南的这一些官员们,富贵想要躺平不管了。

富贵也提拔了不少的文官,这些文官无一例外都是精通经典的人物,不管是寒门还是世家,都跟富贵说从古至今那些君臣相得的佳话实属稀有,所以才被记录在案。

富贵新提拔的一个老先生就是一个寒门读书人,这个人在江南的名声特别好,也确实是个厚道人。

因为年纪大,读书多,为人温和。富贵乐意和这个人多聊聊。现在正是秋季,秋高气爽,在江南,这种天气爬上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时候,很适合谈古论今。

富贵先提拔起来的这位老先生姓张,祖上曾经是大夫。所以给他取名字叫张本草。

张本草陪着富贵爬山,爬到山上之后看着远方。富贵这个时候兴致正好,就问张本草。

“先生,今日有什么教朕的?”

张本草谦逊的说:“不敢不敢。臣今日只和陛下讨论古事而已。”

富贵就问:“讨论些什么?”

“陛下有什么不明白的只管说,臣不敢说都能解答,但是都知道一些。”

富贵笑着伸手隔空点了点张本草,“既然如此,朕还真的有一件事儿不太明白。为什么唐朝之前的房子都有高高的地基,而现在都没有了?比方说汉唐时候的宫殿都是在高台上。如今怎么把高台去了?”

张本草微微一笑,用袖子扇着风,颇有几分名士的不拘小节。

“陛下,当年有高台是由好几个方面促成的。

这第一嘛,是因为当年北方雨水丰沛。陛下乃是北方人,在北方所见所闻皆是各地大旱。而且因为江北的土地连年耕种几乎不休,所以出产极少。在当年江北,那可是一个水网密布的地方,和如今的江南差不多的。”

富贵听了点了点头:“远的不说,听说唐朝的时候有八水绕长安的说法。如今再看看现在的长安,真的找不出几条像样的河沟了。”

“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为了抵御水患,自然要修建高台。

这第二个原因是为了便于守护。陛下您想,如果一旦有人攻打,高台上的宫城就如同现在的城墙,没点人手没点办法是上不去的。”

富贵点了点头,这也说得过去,为了防御修高一点儿也是可以的。

张本草就接着说:“至于其他的,比如说高大巍峨的高台能让那些百姓们心存敬畏也是一方面原因。再有就是有些诸侯建造了如此高大的高台也是有夸耀的意思。”

富贵再次点了点头,这个问题本来到此结束了,张本草想了想,又看了看富贵的表情,然后微微一笑。

“陛下,既然说到这里了,臣也不过是布衣出身,身后没有家族牵绊,没什么不敢说的。斗胆向您说的再深一点。”

富贵有些意外,但是聊得更深入一些也没什么坏事,于是就问:“老张你想说点什么?”

“陛下,从古至今,仁义道德这几个字并非是一开始就有的。早些年间,殉葬的事情几乎天天都会发生。那个时候别管是诸侯亦或是达官贵人,没有一个把升斗小民当人看的。再圣明的天子一旦驾崩之后,他的陵墓旁边总有那些殉葬坑。

例如如今人人歌颂的文王武王亦是如此。若是有人反对,必有人会说这种事自古有之。又说这是古代贤王留下来的规矩,唉!民生艰难,短短四个字,字字带着血泪。”

富贵默默的听着,他这会儿摸不准张本草想表达什么?

张本草接着说:“臣因为出身贫寒,早些年跟随着父亲祖父在江南江北出诊学艺。见识过很多,不瞒您说,我们祖孙三人在江北认识过一伙盗墓贼。那群盗墓贼也是一家人,这样的手艺自然不会传给外人,而且这样的事儿一旦被官服逮住可不得了。那是要杀头的,所以一家人才是最保险的,都不会出卖家人,而且在墓里面发生了意外,也不会弃家人逃命。”

富贵跟着点了点头,脸上并没有什么鄙夷之情。毕竟富贵本来就是个街溜子,偷鸡摸狗的事做的就不少。

当时富贵特别崇拜一句话:“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无论是盗墓还是偷鸡摸狗,大家干的活性质是一样的,谁也别笑话谁。

若是富贵有这样的手艺,自然也会下斗。所以听见张本草这么说饶有兴趣的问:“盗墓这种勾当一直听说过,却未曾见过盗墓贼。你既然见过,想必也是有一番感悟的。”

张本草点了点头:“确实有一番感悟。他们跟我们说,墓里面的事千奇百怪。地下是亡者的地盘,都归阎王爷管。可是触目所及全是血泪,他们因为干这个时间长,能判断出来里面哪个是奴哪个是主,哪个是少年而亡,哪个又是寿终正寝。

当时他们很得意的跟我们说,带了万千珠宝下去又有什么用?便宜的都是他们这些盗墓贼。他们甚至盗过金缕玉衣,把金丝拆下,玉片扔了,那些玉匣里面的王公贵族尸骨被拆分扔的到处都是,死后的体面还不如那些陪葬的奴仆。

臣扯的有些远了,臣想说的是,他们从里面弄出来了不少好东西,上面都带着铭文。臣当年看过一件东西,那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那个年代用过的一面铜镜。铜镜的背面刻着一句话,叫做‘子子孙孙永享’。

这句话读来令人发笑,如今再看看,当年五霸的子孙七雄的后人又在何处呢?

这一些达官贵人当年何曾把人当成人?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驱民流离骸骨如山,一句‘大争之世’,成就的是始皇帝天下一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