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阐明了一个道理:要么别造反,做出了造反的行为,那就得一条道走到黑,千万别指望招安投诚后得到什么好结果。
法国人就不相信造反起家的刘永福会真正跟大清的官军一条心,孤拔先派了使臣去游说,核心论点只有一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您得为己的将来着想!”
刘永福暴跳如雷,且不提朝廷对黑旗军恩礼优渥,老子日后真被朝廷清算,那也只能说明己不遇明主,如果眼下倒向了你们,那老子就从反贼变成卖国贼了,这个骂名,谁担得起啊!
软的不行来硬的,孤拔心道:你不愿意背弃清廷,焉知清廷没有拿你当炮灰的意思?我拿你下手,冯子材未必就会把你当作己人维护。
只论人数,双方是旗鼓相当的,刘永福有地利优势,法军的装备优于黑旗营,两军一经交手,很快陷入了胶着状态。
冯子材早获京中严旨,不敢对黑旗安危置之不理,很快调集两营滇军前来支援,法军腹背受敌,只得边打边退,撤出了西山阵地。
连战不胜的法兰西这才开始正视大清王朝的实力:经过这些年的韬光养晦,屹立东方的老大帝国已经不是十八年前那个被一把火烧了圆明园的落后国度了。
天道五年正月,法国东调指挥不力的孤拔,临阵更换米乐为法军在越统帅,增兵至一万六千人,再次对河内省发动了进攻。
这两个月,冯子材也没闲着,河内以北的法国势力都已肃清,越南的北圻已经变成了大清的天下。
京城的钟亲王奕诒同样不敢怠慢,广东有一镇新军协守,早先抽了两营入越援手,这会子见法国增兵,又从余下的七营粤军抽出四营,加上龙武卫的一协兵马,共计两万六千余人开赴越南,仍归冯子材节制统管,北圻清军激增到了六万多人。
占不到便宜的法兰西开始采取三管齐下的措施对抗大清。
首先,依仗地利,南圻法军向顺化施压,意图强迫越南王室签订最后的保护条约。
其次,主动与清军议和,用缓兵之计赢得战略部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