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圣帝眉头一皱:“不要绕圈子。”
洪仁玕这才吐露肺腑:“皇上,载洲阿哥只是宗室,因为皇上抬举,能做一任帝王,他若知足,当然不算坏事;溥代阿哥依旧是文宗的嫡孙,不过晚两年继承皇位。纵然一切顺遂,穆宗的大统又由谁来承袭呢?”
“逆子而已,留嗣何为?”明圣帝不以为意,“朝鲜国的宣恪王薨逝,因独子康穆王薨于储位,继位的便是康穆王嫡子庄肃王,庄肃王早夭,宣恪王妃择立宗亲,承继宣恪大统,是为忠敬王,忠敬王无嗣而薨,康穆王妃又收近枝为宗子,承继康穆王大统,是为今日朝鲜国王,二王妃并不曾为子立嗣,藩国尚能如此,况于朕乎?”
“陛下,穆宗毕竟做了十三年有名有实的天子。”洪仁玕咬了咬牙,“人有私心,姑且不论载洲阿哥未必能愿意绕过亲生儿子将大位交给皇孙,倘若溥代阿哥承继大统,难道就没有追念私亲的可能吗?前明的景泰废储、嘉靖抗礼,都是眼前的教训,请皇上三思而行。”
“身后之事,何必在意许多?”明圣帝话锋一转,“你多大年纪了?”
洪仁玕欠身回话:“奴才已经六十七岁了。”
明圣帝淡淡一笑:“朕再过十五年才能到你现在的寿数,那时候,你还在不在世怕是两说吧?”
洪仁玕恍然顿悟:“奴才明白。”
因为明圣帝的强硬态度,大清帝国《皇位继承法》在明圣八年正式颁布,根据《皇位继承法》,自雍正帝肇始的密诏立储制度自此废止,继承法规定,咸丰帝与明圣帝的继子载洲为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皇孙溥代是第二顺位继承人,自溥代以后,执行嫡长子(孙)继承制,所列条文,几乎照搬大英帝国《王位继承法》。
在觉罗宗亲的力诤下,明圣帝颁下上谕,明旨约定,溥代翌日承继载洲大统,兼祧穆宗之嗣,总算解决了女帝时代的立嗣问题。
明圣九年正月,一张发表在日本的报纸将大清朝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老父监囚、为子不孝;发妻见夺,夫复何恨?五百年宗社绵延,三千里山河壮阔,一朝辱于胡狗,百姓怎得无辜?妖妇谋朝、鸩杀先帝;暴君篡位,凌辱友邦;顾念朝日英法,皆受贼妇之害,乃托重臣,盟援日本,振臂高呼,内外举事,驱清兵于三韩,报国恨以自主,但得功成,为予之幸事、宗庙之幸事、两千万朝民之幸事、日法友邻之幸事,中华臣民之幸事也!”突破大清的严密监控,朝鲜国王通过亲日大臣传递手书,控诉了大清国暨孚亲王对朝鲜王室的累累恶行。
“这个老九,也太不叫朕省心了。”明圣帝蹙眉问道,“各国公使有何动静?”
曾国荃出班回道:“英法美日四国照会外务部,必要皇上对此做出解释。”
明圣帝问道:“你怎么说?”
曾国荃早有腹稿:“依奴才只见,解铃还须系铃人。”
明圣帝敲了敲龙椅:“兴宣君还在盛京么?”
曾国荃躬身回话:“是。”
明圣帝吩咐道:“教孚亲王把闵氏送还王宫,再降赦旨,放兴宣君回汉城,朝鲜王怎么对外澄清还是孚亲王的干系。”
曾国荃唯唯:“嗻!”
钟亲王请旨:“是不是把孚亲王诏还回京,避一避洋人的锋芒再说?”
“告诉他,没有下回了。”明圣帝权衡片刻后说道,“让李鸿章在汉城见一见日本公使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