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在御书房中。温体仁依然躬身而立,眼观鼻鼻观心。保持着他那内阁首辅的雍容气度。
而龙椅上坐着的崇祯皇帝正凝屏气地看着一封奏折,这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吴公公。啊,不,吴总兵所上,内容则是要求带兵前往山东剿贼。
温体仁自然是早就看过这奏折,而且还批示了一个“可”字,现在转呈皇帝,就看他如何决断。
吴三桂的心思,温体仁又岂会不知?
蓟辽军中洪承畴和祖大寿官位、履历等等各种身份都碾压吴三桂,他不想继续混蓟辽军了,而想自立山头!
大明朝论首级的战功之中,首重东虏,其次北虏,再次二鞑子汉军旗,而最末一等才是流贼。可以说,流贼你就算杀了几千上万,也捞不到多少战功。
原因自然是大家都懂的--流贼其实也无非是大明朝的百姓而已,武将们砍下百姓的人头,说他是流贼,他就是流贼了……这种事儿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便是所谓的杀良冒功。
故而打流贼除非捉住流贼的头目,譬如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人,才有说话的资本。否则无论你拿多少首级来,鬼知道你是不是杀的百姓?
洪承畴和祖大寿不愿意去山东,而一门心思想着北虏的首级,所以吴三桂便站了出来,要求前往山东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