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皇太极就根本没打算再强行攻打关宁锦防线,最多是出兵限制关宁军在大凌河铸城,对广宁形成战略危险。
也就是说,后来的皇太极,根本不打算从山海关走了,在辽东只做防御性的措施,防止被明军逐步蚕食。
主动进攻的线路主要是宣府和密云一带。
蒙古朵颜部的位置在哪里呢?
就在宣府和密云北边。
在蒙古被征服之前,建奴只能想方设法啃关宁锦防线。
所以,不是孙老头的战略有问题,而是皇帝坑起来,把整盘棋给大乱了。
整个格局一变,关宁锦防线的作用大大的削弱。
第二个靠谱的战略人才就是袁可立了。
袁可立非常清楚,想要收复辽东,不能仅仅想孙承宗和袁崇焕那样。
孙承宗和袁崇焕的蚕食战略源自北宋对西夏的步步为营。
这个战略,让北宋差点将西夏打灭国了。
北宋末年,章质夫突袭一战,几乎打得西夏差点崩溃,如果不是靖康耻,西夏是肯定会被北宋玩死的。
所以这种蚕食战略是资源大国打资源匮乏的小国最好的一种战略。
但是,辽东的地势比较特殊,辽西走廊是一条狭窄的长线。
辽西走廊的尽头是锦州,明军必须出了辽西走廊,地势才开阔起来。
这种地势,对建奴非常有好处。
围点打援,明军都没办法绕道去支援。
而且建奴可以把优势兵力都压在锦州一带,就堵住辽西走廊的出口。
袁崇焕的战术是什么呢?
在大凌河铸城,而且是稳扎稳住的铸城,把地形拉开,一旦地形拉开后就可以防止皇太极围点打援了。
可惜这个战术中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