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周经和萧敬等人看着皇帝跟张延龄你一句我一句毫无芥蒂的模样,很难想象之前皇帝还在朝堂上严词质问了张延龄令太子犯险的事,这也深刻说明……
人家是亲戚。
这关系不是普通君臣关系可比的。
朱祐樘笑够了,这才缓口气道:“延龄,朕就把盐引的事交给你,你也赶紧把盐价给朕压下来,朕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让百姓吃到平价的官盐,想到百姓因为吃不到盐少年白头,朕便于心不忍。”
刚才还在聊天打屁笑得很欢实,突然仁义之君模式就上线了。
周经明白,皇帝做样子是给他看的。
明白这一点,他的马屁话随即跟上:“陛下一心为民,乃千古明君。”
朱祐樘点点头,这话也很受用,他道:“对了延龄,以后太子再出宫,到你府上去,你也尽可能不要让他去人多的地方,不是朕不相信你,实在是怕他太过于顽皮,出了事情就不好。”
旁边站着的人终于确定,皇帝果然没打算惩治张延龄。
还让太子以后继续去张延龄府上,大概是觉得张延龄在教导太子有方。
张延龄赶紧道:“回陛下,之前朕让太子前往盐行,其实也是有给太子长教训之意,那些盐行的伙计看起来凶恶,但也只懂拳脚功夫,只要太子长了记性自然就会远离危险。”
明明是让太子去犯险,愣是被张延龄说成是要给太子教训,为让太子避险。
以朱厚照的性格,当知道打架是多么有意思之后,以后有打架的事情还会避开?
但此话朱祐樘却信了。
也不是说皇帝就是傻。
太子身边暗中保护的侍卫多不胜数,在不出京城的情况下,想遇到危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只要你说出合理的理由,让朕信服你是为太子好,那朕也愿意相信你的诚意。
如果皇帝真不放心太子的话,干脆就堵着不让太子出宫就行,哪还那么多破事?
朱祐樘点头道:“一群卖盐的商贾,竟就敢在京师之地当街行凶,真该查查他们背后有哪些人在庇护,朕不想以后再有此等事发生,你尽快把事情调查清楚,严办之后奏给朕。”
张延龄知道,现在他可以奉旨去查抄那些盐行。
你们打了太子,啃了硬骨头,骨头卡着喉咙了吧?
他的第一步是赶走始作俑者叶淇,第二步是改革晒盐之法和盐政,第三步出借盐引获得政治上的便利,第四步解决盐商最后的靠山也就是当朝勋贵。
这四步都完成,第五步就是要收尾。
在张延龄看来,那就是收获胜利果实。
“臣遵旨。”张延龄自然很喜欢这差事,恭敬领命接受。
……
……
张延龄和周经在萧敬的引路下往宫外走。
路上二人还在谈有关盐引方面的事。
张延龄叹道:“周部堂被罚奉三月,全因在下而起,实在过意不去,要不这样,未来盐引价格肯定是要降的,不如周部堂就借个几百引盐回去,做一下补偿?”
要拉拢一个人,自然是要威逼利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