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脸色自然是不能太好!
否则,不就成了少林寺谄媚武当了吗?
“张真人!”
商议定主宰大局的领袖,空闻斟酌一下语言,对张三丰师徒发问道:“未知张真人上山之时,可曾遭遇魔教妖邪的阻拦?”
张三丰听出他的意思,是要打探明教三法王的本领,心中有气,却顾左右而言他,道:“吾师徒四人,途径袁州,听闻魔教有个周子旺的,掀杆而起,率领汉儿,抗击元兵,声势好不浩大!”
周子旺,即常遇春的第一个恩主,五散人之一,彭和尚彭莹玉的师弟。
也因周子旺之故,常遇春立志加入明教,驱除鞑虏,还我河山。
即便是张三丰欲引荐其入宋远桥门下,其也因心智甚坚,不屑与名门正派为伍,而告推辞。
可想而知,这周子旺秉性何等磊落!
原著中,阳顶天死后,明教四分五裂,各自为政,周子旺于袁州起义后,连番征战,终因没有外援,遭到元兵大举围困,以身殉教。
常遇春护送周子旺之子一路逃亡,于汉水连累船家被害,仅余船家一个女儿。
常遇春立志,必以身护周芷若安危。
后元兵大举来追,常遇春恪守教义,明教弟子,身先士卒,是以为护周芷若,连周子旺之子也都先一步殉难。
常遇春为护百姓,浴血奋战。
而相较而论,张三丰仅仅是在救下常遇春之后,听闻其出身魔教,就暗忖道:“不管也罢!”
实在是高下立判。
许多人可能摄于张三丰威名,一昧贬明扬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