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见状,赶紧一把接了过来,双手递给赵老二。
“陛下,这礼太重了,这孩子承受不起。”
赵老二难得大方一回,又想要收拢杨家的人心,送出去的礼物又怎么能够收回?再贵重的物品和江山社稷比起来,那也不值一提!更何况,他也不是那么重情义的人,老母亲留下的遗物又怎么了?
“杨爱卿莫要过谦!爱卿突破乃是我大宋天大喜事,一块玉牌又怎么了?没错,这玉牌是有点来历,这事我母亲祖上传下来的,据说正是那位樊川远祖所留。
而令孙年纪轻轻,之前就曾经做作出过《浣溪沙》和《蝶恋花》那样的绝世佳作,这玉牌留在我这粗鄙武夫身上,倒是可惜了,如今送给令孙,却也是寻了一个合适的正主。”
说到这里,杨业也不好意思推辞,便只好收下来,刮到了杨文青的脖子上,杨业也自然是十分感动。
“延玉大概是走不开吧?”
“是啊,那小子胆子有点小,照我说,即便是离开,估计也不会有什么事情,在我大宋天威之下,谁还敢侵犯骚扰大宋边疆?可是他却想着,把那些士兵再好好训练,准备为我大宋开疆拓土。”
后面这一句话,说实话,赵老二也并不喜欢。你好好守着现有的地盘就行了,搞什么开疆拓土?
你要开疆拓土,不就是想增加手里边的军队嘛?如此一来,我觉得你倒成了我边疆最大的威胁了。
不过这话没法说出口,他还必须露出一副十分开心的样子。
“唉,你杨氏一门忠烈,总想着报效国家。这些路来风尘朴朴也辛苦了,赶紧进宫吧。”
打完了招呼,几人走进皇宫,直奔后殿。
主客就座,杨文青一看,眼前这四位都是九品,只有自己一个小孩子混在里边,似乎也有点不大合适。
再说了,自家祖父刚刚突破,估摸着和皇帝应该有些九品之间的话题,自己留在这里有点不太方便,就想着是不是去那些大臣们呆的地方?
赵老二也看出了这一点,“你可是想要找热闹的地方去?”
“正是,陛下。”
“哈哈哈,那就去前殿吧,在我们几个老头子跟前,也的确无趣。”
挥手喊过了一个太监,对他说了几句,这太监便领着杨文青去了前面大殿。
一进大殿众人纷纷向这边看来,一看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顿时也是有点惊讶,今天这里边最年轻的,便是那位大大理寺评事寇准,那也有二十五六岁了,可是没想到今天来了一个更年轻的。
最初大家还以为是哪位皇子,但是仔细一想,赵老二的儿子似乎都要比眼前这位大一点。正在疑惑之间,只见杨文青直接朝着沈纶走了过去。
“杨文青拜见沈大人。”
沈纶一看,“哈哈哈,原来是当初的神童来了,赶紧过来坐下。”
旁边有人问道,“沈大人,这位是哪家的公子?”
沈纶道,“既然大家这么感兴趣,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便是麟王世子。”
麟王?大家立刻反映了过来,原来就是刚刚被封王的杨延玉啊,这是杨延玉的儿子?
不过着里边的大臣都是猴精猴精的,知道赵老二来人比较猜疑,虽然杨延玉被封为麟王,但是终究是边关大将,朝里边的人和边关的统军大将也不能走得太近,所以大多数人也只是打了个招呼。
寇准一看,居然有人比他还要年轻,便朝着这边走了过来,“世子殿下,在下寇准。”
杨文青看着眼前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心想这便是那为大宋操心了一辈子,还没落得多少好的寇莱公啊。
说实话,他后世读到寇准的遭遇的时候,也很是为他抱打不平,这人一生官途坎坎坷坷,但是对于真宗仁宗两朝,却都是立下了大功的。
可是最终的谥号“忠愍”,并不是多好的一个谥号,忧患怜悯谓之愍,遇事痛心谓之愍,这个谥号套在寇准的头上,的确对他是一种侮辱。
所以,对于之前其他人都只是拱拱手的杨文青,也是十分郑重的站了起来,拱着手,对着寇准鞠了一个90度的躬,倒是把寇准弄得有点紧张了。
沈纶也看出了寇准的窘境,对于杨文青的举动有点惊讶,一边赶紧照顾寇准坐下,一边不解的问道,“世子殿下怎么对于寇大人如此额外礼遇?”
杨文青道,“寇大人的人品才学,都让我十分佩服。”
三个人坐下来,一边聊天,一边开始享用桌子上的水果和点心。
当然,主要是杨文青和寇准两个吃,整个大殿中,就他们两个吃货,看着桌子上的东西吃得不亦乐乎。
不一会儿,杨业等人也都出来了。
赵老二坐在正上方,黎桓和段素英二人在他的身边,杨业坐在了下方首位。这也能说得过去,不管怎么说他是一个王爷的父亲。
当然细心的人也发现,段素英旁边还放着一张椅子。
没错,上方的人都坐椅子,下方的大臣都是席地而坐,屁股下面一个垫子。
皇帝进来了,众人一时间便鸦雀无声,开始听皇帝陛下讲话。
赵老二的开场白还是相当有水平的,很有一些文学气息,应该是某个大臣专门起草的。对于这些套路杨文青很清楚,领导的讲话稿往往都是秘书写的。
总而言之就是上苍保佑老祖宗保佑大宋今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且,由于赵老二的有力领导和各位大臣们的努力工作,国家把丢失多年的燕云十六州收回来了,目前大宋形势一片大好,国力空前强盛。
紧接着,黎桓和段素英也赶紧转身拍了一下赵老二的龙屁,充分证明赵老二的英明,和刚才的讲话完全正确。
紧接着赵老二又宣布,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夺回燕云十六州的燕王和麟王,为了镇守边疆,保卫大宋的大好河山,今天的聚会顾不上参加了。但是燕王捎来了贺信,麟王让他的父亲和儿子代表他前来,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后赵老二又宣布了一道圣旨,册封杨业为定王,西北九州为杨家的封地,由麟王和定王世代驻守,官员也由杨家任命,只需要给朝廷报备就行了。
这倒是让杨文青有点大大的意外,照这个说法,西北这一块地方就成了他们杨家的了?而且还是可以世袭的那种,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一块地盘从此以后就是事实上的dú • lì了?
几个老家伙刚才果然是在商议着大事情啊,不过,这样的事情他喜欢。
但是下面有许多大臣并不了解其中的情况,完完全全被这个圣旨给震撼了。
寇准看着杨文青,睁大了眼睛,这小子将来可是当一个小国国主的料啊!刚才这家伙和自己这般拉关系,是不是在搞人才投资?
他看了看杨文青,就准备要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寇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坐在这好好的,不喜欢和我坐了?”
寇准道,“世子殿下,寇准乃是大宋臣子,将来决计不会到西北去任职。”
杨文青道,“寇大人想多了,即便到了西北,也是大宋的臣子。更何况,在下也没有挖墙脚的意思,即便是挖墙脚,也是我家大人来挖。那么大的事情,还轮不到我一个小孩子来。我只是佩服大人的才学和人品,只想和大人交一个朋友。”
寇准道,“在下出身微末之中,手无缚鸡之力,和世子殿下做朋友,我怕我不配。”
说完一拱手,直接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了。
赵老二看着下面这一幕,微微的点了点头,这家伙还不错,没让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