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吩咐完这些后,刘琦便领着徐庶踏入了凉亭之内。
二人在凉亭中的石椅中坐下后,刘琦立即开口问徐庶道,
“吾此去长沙有两路可走,一为水路,一为陆路。
而相较于陆路路途遥远而言,水路更为快速便捷,元直又是从何判断出,我会弃水路而选陆路乎?”
徐庶今日特地等在襄阳去往长沙的官道上的必经之路,肯定是早就判断出了刘琦会选择走陆路。
但是其实从常理判断的话,刘琦更应该选择走水路。
因为荆州境内水网密布,其中荆州最大的水系汉水就在襄阳城外。
若是刘琦选择乘船顺流而下,那样不仅日程会大大缩短,路上遇上危险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荆州因为地域的特殊性,境内的水军发展可为当世之冠。
战船,精锐水军,优良渡口,荆州一样不缺。
因为荆州水军的强盛,以往只听过荆州境内有宗贼横行的,可没听过水贼敢在荆州水军面前蹦跶的。
就如前几年那个纵横长江水域的锦帆贼甘宁,也被荆州水军打的投靠江夏太守黄祖,戴罪立功去了。
所以在刘琦在出发前,他也认真得考虑过走水路这个选择,但最后还是被他否决了。
面对刘琦的疑问,徐庶答道,
“公玮从襄阳乘船顺流而下,当然是方便异常。
但襄阳城外之汉水最后汇入江夏郡中,并不直入长沙郡,公玮若是选择水路出行,需要中途换乘,此为一不便。
二者,吾荆州水域与江东水域多有共通之处。
故吾荆州水域之中多有江东密探,若公玮选择水路出行,行踪定为江东之辈探知,军情外泄,会让江东贼子提早做出防备,这不利公玮。
而公玮陆路出行,间行官道,掩于山林之间,再派出精锐斥候探查四方,纵使有些许江东探子,亦不容易探知公玮军情。”
方才之所以魏延会兵围徐庶,一个想法就是将徐庶当成了江东方面的探子。
徐庶在说完以上两点之后,刘琦抚手笑道,“当世知我者,元直可属前三。”
但就在这时,徐庶对着刘琦说出了他心中所认为的第三点,
“襄阳从水路南下长沙,乃是顺流而行,故而方便异常。
但若是将来公玮要率军北上襄阳,乃逆流而上,加上襄阳水军封锁,公玮水路必不可行。
因此公玮为将来计,定会选择由陆路南下,如此便可一路上,顺便探查地形以便来日之用。”
在徐庶缓缓说出这点后,刘琦的脸上的笑容已经消失不见,凉亭中的气氛也一瞬间凝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