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我大明,已经无人知道如何制作这水运仪象台了,殊为可惜。”
众臣几乎都是头一次听闻这事,惊奇的同时也不禁扼腕叹息。
朱媺娖又道:“此番推广二十四小时制,朕准备引进后世精确计时工具钟表,其中便用到了擒纵器。
早期的钟表虽然结构也颇为复杂,但以我大明如今的工造能力,还是可以参照后世技术制作出来并进行规模化生产的。
可以预见,随着二十四小时制的推行,钟表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甚至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百姓生活必备。
因此,朕决定成立‘大明第一钟表制造厂’,负责制造、售卖钟表。”
听完这番话,众臣都在默默沉思。
很快,马士英便问:“陛下,莫非官府需要钟表也需向钟表厂采购?”
“不错。”朱媺娖点头,“以后不仅钟表厂需如此,其他官营机构也要如此改变。
凡朝廷需要获得官营机构所产物资,皆需付钱采买。”
作为财政部尚书,马士英一听这话,但是感觉压力又大了一分。
但还没等他想好怎么劝说,就听黄道周道:“官营所得之利本就归朝廷,若朝廷还需向其付款岂不是多此一举?徒令银钱流转损耗?”
明朝获取官营机构的物资,都是直接拿走的。
比如说以前的大明铁厂,朝廷需要多少铁,才让他们开炉炼多少,不需要了就让关闭掉。
开始大明缺铁时,还准许官营铁厂向民间出售,可等后来民间铁产量上来,干脆就不准了,认为这是与民争利。
所以大明铁厂应该把“官营”中的“营”字去掉,其实就是一僵硬的朝廷机构。
朱媺娖却是要把一部分官营厂等,变成真正的官营,也即是后世的国营模式。
南京这边的大臣基本都不了解“新官营”概念,朱媺娖也不怕费口舌,将其中道理详细地讲了。
最后她又道:“依据大明眼下的情况,银钱多一道流转,确实会多一些火耗来,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况且,火耗问题我们迟早也是要解决的,到时就不存在因银钱流转而增加火耗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