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第435章 各有选择,宗藩学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5章 各有选择,宗藩学校(3 / 4)

原本逃到江南的亲王或其子嗣,实际只有15位。因此,其他人不说,由宗室袭封的12位亲王肯定对朱媺娖唯命是从——他们的王位就是朱媺娖给的。

至于在册的613位郡王,目前朝廷也只找到三百多位,剩余是生是死都难以确定。

这些「失踪」了的郡王,朝廷是不会再挑选宗室袭封的。

朝廷最多允许一位藩王同时送五位子嗣来宗藩学校接受教育,所以,第一批入学的郡王子嗣有五百多人。

宗藩学校校长是惠王朱常润。

此人乃第一代惠王,万历皇帝第六子,在亲王中也算是皇位继承权靠前的。

但朱常润痴迷佛教,整日参禅礼佛,不通世事,根本就不是能成事的人。

朱媺娖任他为宗藩学校校长,也只是用他的名,学校大小事务实际由三位副校长分管。

另外,宗藩学校实行的是寄宿制,半军事化管理。

亲王每上七天课,放三天假;郡王子嗣每上八天课,放两天假。

郡王子嗣们在南京没有住的地方,人数又多,朝廷不好安排,朱媺娖便让他们都住宗藩学校的集体宿舍。

亲王们也需要住宿舍,但却是有卧室、客厅、厨房的民居小院。

考虑到年纪太大或太小的郡王子嗣肯定吃不了住集体宿舍的苦,所以当初朱媺娖下旨让郡王们送子嗣来南京时,就做了规定。

郡王子嗣年龄须得在13岁至30岁之间,超过这一年龄的就不必来了···

九月十日,上午。

唐王朱聿键,带着一名中年仆人,坐着马车来到了孝陵卫的大明宗藩学校。

他这才发现,所谓的学校就是原来的孝陵卫营地,以及附近的几个原孝陵卫将士家属居住的村落。

孝陵卫的将士早在四五月份时就被整编到南京卫戍军中了,其家属也在近期迁徙到了其他地方居住,才将这片地方腾挪出来。

不过,如今这里倒是驻扎了一营南京卫戍军。

朱聿键让仆人去找人报道后,很快就被带到了一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交给了这处村落的「村长」李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