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媺娖不知道众臣所想,知道了也不会在乎。
因为她确实决心做此事,不会因谁的阻拦而放弃。
不过,当前要做的还是田税改革的头两步,清丈田亩与摊丁入亩。
会议继续,很快户部主事熊汝琳提到的一件事,引起了朱媺娖及阁臣的重视。
“臣以为,清丈田亩时,百姓之所以容易为地主劣绅所蛊惑利用,阻挠官吏,乃是因为百姓多为地主佃户缘故。
我大明百姓,为佃户者众多,此中弊端连结,此番陛下既决心进行田税改革,当将佃租之弊一同革除,方为上策!”
听了熊汝琳这番话,朱媺娖不禁微笑点头。
看来户部中也是有一二能用之人的。
有郝光明及后世网络帮住,大明佃租问题她自然也有所了解,因为这事本就和大明田政一体,相互影响,分割不开。
大明承制宋元,这土地佃租关系自然便是源自宋朝时的永佃制。
按理讲,宋元明清都不抑制土地兼并,天下百姓应该很多无田可种,只能沦为流民。可实际上并非如此,百姓没了田后一般都会成为地主佃户,因为地主也需要人手种田。
甚至,很多百姓还会主动将田地送给有免税权的士绅、读书人、勋贵、藩王宗室,主动成为佃户,以逃避朝廷税赋。
之所以如此,便是因为“永佃制”的存在。
比如,一块地为地主所有,那么地主可以将田地佃给无田百姓租种。
这件事若严格按照永佃制执行,地主是无权随意增租的,也无权干涉佃户去种植什么,甚至不可随意剥夺佃,也即是不能随意解除田地租赁关系。
历朝历代都有聪明人,弄出这个永佃制,就是为了缓解田地兼并所导致的社会矛盾。
当然,任何制度都得看落实得如何,落实不好就起不了作用。若落实偏左,则又容易引起另外的矛盾。